【一家之言】听音乐也要有历史感

就作曲家的相互关系而言,萧邦和李斯特只差一岁,这很容易想象与理解。李斯特只比瓦格纳大两岁,这就可能让许多爱乐者错愕,特别是李斯特还成了瓦格纳的岳父。知道作曲家的生卒与创作年代,以及作品问世的时间,才能对音乐世界有较完整的图像。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陈琪

知道作曲家的生卒与创作年代,以及作品问世的时间,才能对音乐世界有较完整的图像

时间,并不是永远重要。

《悲惨世界》第5卷,雨果写青年马吕斯被尚万强从街垒救回,送到他外公家“整整4个月以后”,在9月7日医生才宣布他脱离险境。但马吕斯街角终战,小说中的日期是6月6日,到9月7日其实只过了3个月。

不过这没什么大不了。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贝祖霍夫家族的薇拉小姐1805年是17岁,到1809年却变成24岁。她哥哥尼可莱在1805年去当兵,1806年2月回家,小说里却说自己离家一年半。嗯,我想托尔斯泰和雨果的编辑,甚至作者本人,算术能力大概很不怎么样。

但无论他们算术能力如何,对小说而言,这其实无关紧要。虚构故事里,时间可以错,不能错的是顺序。面对现实,时序更是重要。若讨论音乐创作,我发现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