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楼影院】忍者神龟:趣味拯救庸常

《忍者神龟》形象源自1984年的美国漫画,87年被动画化登上荧屏后,成为风靡一时的卡通偶像。将乌龟这种行动迟缓的动物和印象里高来高去的日本忍者强行结合,本就带着童心十足的创意。相比那些苦大仇深的漫画英雄,四只神龟一直保持着欢乐心情在下水道里主动跟美国主流社会融合着。

《忍者神龟》剧照 (豆瓣/图)

首先得说,最新真人版《忍者神龟》电影的副标题(Teenage Mutant)“变种时代”,又有那么点“强行往大片感觉上靠”的翻译思路。 其实Teenage这个词已在片中借人物之口反复提及,“我们是青少年,但可以谈论成人话题了”。准确想来译成“变种新一代”都算更贴切点。暑期档市场日益倚重青少年粉丝打赏的当下,这种着意讨好多少可以理解。但从深层次回顾,Teenage,其实从来都是“忍者神龟”的内核。

《忍者神龟》形象源自1984年的美国漫画,87年被动画化登上荧屏后,成为风靡一时的卡通偶像。将乌龟这种行动迟缓的动物和印象里高来高去的日本忍者强行结合,本就带着童心十足的创意。相比那些苦大仇深的漫画英雄,四只神龟一直保持着欢乐心情在下水道里主动跟美国主流社会融合着。他们看肥皂剧、听音乐、吃披萨(恐怕内地大部分孩子第一次是在动画里被普及这个食品)、玩滑板,像所有青春期的男孩子们一样总忍不住想要掀开盖子往外看,也总希望显摆自己的超凡本事。如电影《保罗》里的外星胡同串子一般,除了长得不一样,都确实没把自己当外人。这种反差,包含着美国输出的自信,也确实算作大大的萌点了。

于是电影更强化了这点,将流行文化的碎片大量塞入。女主角爱普尔第一次进入神龟之家时,米开朗基罗打趣道,"这里不是蝙蝠洞,也不是霍格沃兹,也不是X学院",用典之密,之随心所欲,恐怕是让稍微年长一点的观众已然跟不上的。对比早年间仅仅在情境上插科打诨的喜剧,这些紧抓潮流话题才能看得懂的玩笑,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态度。无处不吐槽,无处不跳出。以更坦然的口气告诉观众“咱是自己人”。纵观全片,四个主角基本已经和爱玩爱闹的布鲁克林黑小子没有丝毫区别。

自然,被牺牲掉的是原本颇为重要的亚洲元素。且由于前史的修改,使得这些元素的出现极为不自然,甚至可笑。

斯普林特师傅最早设定本就是忍术高手,因受斯莱德陷害避世于下水道,沾染毒剂后意外和老鼠融合。抚养乌龟过程中,他除了教授武功,也努力把做人道理传达给徒弟。而徒弟们经常自以为是的闯祸,总让师傅无奈地拍头。这种教化导向,和那时的动画定位有关系,倒不必严格遵守。但电影版为增加女主角的重要性,将老鼠和乌龟硬改成同样地位的实验品。居然是老鼠自己在垃圾堆里随手捡了本忍术教材,就修炼成高手,再训练乌龟,再给他们置办好一整套行头,甚至把下水道布置成和风道场。文化源流断了根,变成一个纯粹巧合,这个无论如何是难以讲通的。连带着大反派斯莱德也就不清不楚地破格为满嘴废话的神秘打手了。

除此以外,故事也无甚值得多说。作为迈克贝监制的电影,此片的创作思路跟《变形金刚》系列如出一辙, 完全调转视角,强调着人类这一边的惊讶与阴谋。所以前半小时梅根福克斯扮演的女主角兜兜转转为了个人理想追查真相的剧情,实在叫人困意重生。而当乌龟们出场之后,故事就开始像泥石流一样迅速往下猛跑,一方面确实密集紧凑,另一方面好像生怕观众多琢磨一刻剧情背后的东西。

跟剧情产生强烈对比的,是电影的特效技术展示了工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动态捕捉系统的成熟,让CG角色同真人之间的接触互动达到了几乎分辨不出真假边缘的地步。而且同“傻大猛”的变形金刚动作不同,忍者神龟的动作设计颇花了一番心思,导演自称很多想法来自于《精武英雄》和《突袭》,在令人眼花速度中不忘设计带有花巧的小动作。而结尾一场雪山追逐大战一节,无论是调度还是节奏,应该算是今年看到的最好动作戏。

另有一个大部分人并不关注的点。当年动画初引进内地时,紫色眼罩的乌龟原名多纳泰罗,昵称多尼。本来历史上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但比起复兴三杰的光环自然小了许多。或许是担心认可度不高,总之上海台翻译看他如此热衷发明创造,才索性将他的名字改做“爱因斯坦”。而后来的版本基本遵循了多纳泰罗这个原名。而影院的翻译字幕,照顾了我们的记忆。

是叫爱因斯坦,还是叫多尼,这中间, 于是又分明隔出了一代。

(【24楼影院】一样的电影,不一样的影评。南周·24楼影院欢迎您来稿分享,联系邮箱:wenhua@infzm.com。欢迎关注新浪微博“@24楼影院”,微信公众号“24楼影院”。)

欢迎关注【24楼影院】

网络编辑: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