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高地枪声再起 “和平,不过是长期战乱的间歇”

“短暂的休战期内,双方咬着牙壮大自己,这种实力此消彼长之后又是战争;打得精疲力竭、两败俱伤,又会走到谈判桌上。” 缅北局势深陷这种周期性的怪圈。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刘雨桦 实习生 李思文 信娜

缅甸的Ho Hwayt村,摧毁罂粟田后,士兵和村民步行返回村落。 (路透社/图)

“短暂的休战期内,双方咬着牙壮大自己,这种实力此消彼长之后又是战争;打得精疲力竭、两败俱伤,又会走到谈判桌上。” 缅北局势深陷这种周期性的怪圈。

“那边又打起来了。”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一阵密集的枪炮声传来。蔺涛眉头一皱:“(生意)惨淡的日子又要来了。”

这几天,通往缅北的几座口岸“只进不出”。猴桥口岸一侧的山坡上,蔺涛夫妻经营着一家餐馆。这里距离云南腾冲县城六十多公里,距离缅北重镇密支那仅半小时的车程。现在,通往缅甸的道路暂时封闭,缅籍年轻男子是边防部门重点盘查的对象,严防携带武器弹药入境。

蔺涛说,这几天,骑着摩托车、带着一家老小入境的缅甸人多了起来;人流之中,也不乏背着包袱的妇女老人,牵着孩童,徒步穿越几十公里的边境,他们在中国一侧的亲属等候多时。“她们的男人多数在打仗。”一名边防人员介绍。

究竟谁开了第一枪?

武器装备的提升,并没有促使双方进一步恪守古老的战争伦理。

此时是缅北地区最好的时节:稻谷已收割入仓,油菜苗吐出的绿色刚刚覆盖过红土地。吴天禧坐在山间谷地的大石头上,点上一根烟,悠闲地欣赏着水牛啃过野草根。远处,燃烧的秸秆正化作肥料。

“打仗?吃饱了撑的。”吴天禧是克钦族一处名为曼耶(音译)村寨的农民。他很不愿意被称为“克钦人”,他们自称为“景颇”,克钦族与中国景颇族为同一民族。

早在12月初的一天夜里,密支那方向就传来零星的枪响。

究竟谁开了第一枪?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各执一词。外界公认的导火索事件是,12月10日,缅甸政府军七名士兵遭武装分子袭击身亡。三天后,缅政府军第115营又遭伏击,营长及下属四十余人遇难。

作为报复,12月13日上午11点,缅甸政府军向克钦控制区发动了三十多轮重炮轰击。克钦独立军也不甘示弱,联合“德昂军”、“掸邦军”和“果敢同盟军”三支民族武装组成“同盟军”,在北部掸邦的大孟稳镇、贵概镇等地,与缅政府军第88师、99师、55师全面交战。

这三支步兵师是缅甸政府军的精锐,皆从南部平原征调而来,却不适应缅北地区的层峦叠嶂:坦克、装甲车、火炮等大型装备运不进战场,进山围剿所需的装备给养完全依靠人背马驮,武器装备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双方的武器装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