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诗人之死

年仅24岁的打工诗人许立志从富士康坠落自杀后,他的唯一一部诗集终于出版,名为《新的一天》。

(新华社/图)

面对许立志的离去,诗评家认为他个体精神世界的冲突和危机,体现了社会世界的深层矛盾,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疾苦”。但或许时代早已变了,许立志的死亡,仅仅只是一个人死去了。

“知道”(微信号:nz_zhidao)跟你谈谈打工诗人之死背后的深层涵义。

2014年9月30日,年仅24岁的诗人许立志从富士康坠落自杀,引来一片喟叹唏嘘。在一批诗友的努力下,通过众筹的方式,历经数月,他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诗集终于于日前出版,名为《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流水线上的雕塑

“新的一天”,一个饱含希望与憧憬的词汇。

然而,在许立志的诗里,新的一天却是重复单调、令人疲乏的一天,是日复一日的厌倦。2011年,许立志来到深圳,成为富士康公司的一名流水线工人,这个时候开始他大量写诗。他在富士康写的第一首诗,就叫《流水线上的雕塑》:“双手如同机器/不知疲倦地,抢,抢,抢/直到手上盛开着繁华的/茧,渗血的伤/我都不曾发现/自己早站成了/一座古老的雕塑”。

两年半后,依旧在流水线上的许立志又写下了《流水线上的兵马俑》:“沿线站着/夏丘张子凤肖朋李孝定唐秀猛雷兰娇许立志朱正武潘霞苒雪梅/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穿戴好/静电衣静电帽静电鞋静电手套静电环/整装待发/静候军令/只一响铃功夫/悉数回到秦朝”。

从“雕塑”到“兵马俑”,意象的转变、情绪的克制,凸显机械劳作中人的异化,以及新的一天“意义”的丧失。

许立志的诗,很大部分都是如此,以真挚质朴的语言、形象贴切的意象、经验主义和场景化的书写方式,直抒胸臆他所置身的打工世界。

这里有疲惫与劳累:“流水线旁我站立如铁,双手如飞/多少白天,多少黑夜/我就那样,站着入睡”;这里需要忍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穷:“我在担忧什么,一张暂住证还是一个/明天早晨的馒头/在十平米的出租屋里/我被昏暗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