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可以假设吗:复盘甲午战争的尝试

中日甲午胜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双方战略认知的不对称。历史的发展证明,日本率先认清了事实,借助现代技术的进步,对内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之国策,对外施展远交近攻之谋略。反观清方,则始终未能挣脱传统的泛道德主义国际政治观的束缚。

责任编辑:刘小磊

甲午战争中,法国炮船救援清军高升号上的幸存者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中日甲午胜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双方战略认知的不对称。历史的发展证明,日本率先认清了事实,借助现代技术的进步,对内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之国策,对外施展远交近攻之谋略。反观清方,则始终未能挣脱传统的泛道德主义国际政治观的束缚。

近年来,近代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中外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对于中西方装备和军事技术发展的研究,对于中日军队建设和作战的研究,乃至中日外交和远东国际关系的研究,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于中日近代化进程的了解。各种关于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也已连篇累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作品发出新意,颇为不易。

与以往从单纯历史角度或军事角度研究甲午战争不同,《复盘甲午》的着眼点,是将中日甲午战争放在中日两国国家战略的视野中进行讨论。作者认为,战争史的研究要建立在四根支柱上,即政治学及国际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和历史学。这本著作从这四个方面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尤其在地缘政治和大战略的研究方面,有许多前人未曾关注的鲜明特色。

从国际上看,用历史研究去指导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决策,是广泛运用的重要手段。反过来,在史学研究中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和军事战略学研究,也都有着悠久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俾斯麦说过:“蠢人常说他们是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学习,我却认为利用别人的经验更加好些。”早在19世纪中期,德国陆军率先进行军事改革,设立总参谋部作为最高统帅的决策辅助,并履行战场指挥职能。总参谋长老毛奇就在总参谋部增设军事科学处,将全军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和测量、统计、地形测绘专家集中到该处,使得参谋业务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变得更加专业化和技术化。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也高度重视历史上的战例对于美国海军战略的作用,他论证海权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主要就是通过历史上大量海战的战例来进行的。马汉这样告诉美国海军学院的学员:“的确如此,当你每次处理一个具体的战争问题时,你总会发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