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戏眼】初探柏林

1980年,中国的影院观众达到了293亿人次,直到1992年以前,影院观众一直维持在百亿人次以上,电影市场空前繁荣。《大众电影》杂志创造了每期965万册的世界最高杂志发行纪录。在平均票价只有几角至1元的时期,当时影片票房过亿的就有《少林寺》(1982)1.4亿,《芙蓉镇》(1986)1亿,《周恩来》(1992)2.3亿,等等。

责任编辑:朱又可

“黄金的八十年代”,思想开放,艺术活跃,改革开放使整个社会无比振奋。1980年,中国的影院观众达到了293亿人次,直到1992年以前,影院观众一直维持在百亿人次以上,电影市场空前繁荣。《大众电影》杂志创造了每期965万册的世界最高杂志发行纪录。在平均票价只有几角至1元的时期,当时影片票房过亿的就有《少林寺》(1982)1.4亿,《芙蓉镇》(1986)1亿,《周恩来》(1992)2.3亿,等等。那真是个人人进影院,整个社会看电影、评电影的“大影院时代”。对比今天的300亿票房,两万块银幕,却只有8亿“平均年龄21岁的狭窄观众”人次的“小影院时代”,着实让人感慨。

好作品层出不穷,国外获奖的消息也频频传来。从《黄土地》(1985)获得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银豹奖,《老井》(1988)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樱花大奖,到《红高粱》(1988)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中国电影热”在世界上达到了第一个高潮。1990年,我带着刚完成的电影《本命年》,来到了柏林。

记得我和姜文是乘对方提供的经济舱一起去的,乘客不多,可以找个空椅子睡下;姜文一路摆弄着新买的民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