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给任何旁人的鼓励, 只是给阿列克谢耶维奇” 专访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贺拉斯·恩道尔

“瑞典学院是一只鸟,飞翔在全球文学风景之上,寻找不可或缺的创新之声,不论类型、国别和政治色彩。我们在这里或是那里落地。”

责任编辑:朱晓佳 袁蕾 实习生 吴碧影 陈梦帆

恩道尔认为,阿列克谢耶维奇继承了俄罗斯可以上溯至18世纪的“见证文学”古老传统。 (CFP/图)

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阿列克谢耶维奇总是站在她的人物和见证人这边,哪怕他们的看法跟她自己的明显不同。索尔仁尼琴是个布道者,她是倾听者。—— 贺拉斯·恩道尔

每一位获奖的作者,我们都已研读多年,莫言如此,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也如此。总的来说,瑞典学院是一只鸟,飞翔在全球文学风景之上,寻找不可或缺的创新之声,不论类型、国别和政治色彩。我们在这里或是那里落地,常常感到惋惜,有那么多重要的作者不能够得奖,因为每年只能奖给一个人。我们从不临时起意,有的作者曾在我们的短名单上停留十年之久,直到我们的阅读,还有我们的仰慕,终于结实地着陆。 —— 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非虚构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这在它的历史上是第7次颁发给记者出身的作家。尽管很多诺奖作家都是记者出身,比如海明威、马尔克斯等,但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以“非虚构”作品获奖而非“虚构”作品获奖。

今年67岁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当然有自己生活在苏联时代的个人经验,但她不倚重个人经验来写作,而是采录历史大事件下众多小人物的声音,倾听他们不同于“书”上的卫国战争、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普通人的“说法”与经验,树立起了关于时代苦难与勇气的纪念碑。

尽管历史上不乏非虚构作品的获奖者,蒙森、柏格森、丘吉尔、罗素等,但他们的作品或者是历史著作,或者是哲学著作,并非文学意义上的非虚构作品或纪实文学。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文艺性调查初探”《古拉格群岛》虽然很有名,是纪实文学的杰作,但却是在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才出版的,获奖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