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逆水行舟三年半

温州新旧金改叠加3年有余,各项打通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通道都在温州建了起来,但在政策桎梏与宏观经济周期调整的双重掣肘下,“两多两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依然考验着温州。

责任编辑:冯禹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成立三年后,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纷纷走上转型之路。 (CFP/图)

温州新旧金改叠加3年有余,各项打通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通道都在温州建了起来,但在政策桎梏与宏观经济周期调整的双重掣肘下,“两多两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依然考验着温州。

作为改革先锋,温州金改试验中的得失可资借鉴。

“我们是走出了低谷,但还没有走出困境。”这是时任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温州金融改革三周年座谈会上的评价:温州金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温州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不良贷款和两链(担保链、资金链)风险,“温州还处于企业金融风险之中”。

2011年秋,过度借贷在温州吹出一个巨大的信贷泡沫,以一场惨烈的民间借贷危机作为终结。银行、民间资本和实体经济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官方披露的数据,仅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就高达千亿。

政府对温州借贷危机原因的解读是,垄断金融体系导致的“两多两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并由此促成了国家层面的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温州。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俗称“老金改12条”,希望把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对接起来。

如今,金改启动3年有余,各项打通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通道都在温州建了起来,但面对结构调整中的中国经济与政策桎梏,“两多两难”依然考验着温州。

2015年3月26日,央行同意实施浙江省政府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即温州“新金改12条”,批准温州推行新一轮改革。

如今,又是半年已然过去,温州“新金改”进程如何?

最不被看好的变成了“温州经验”

“金改12条”中,起初最不被看好的,是民间借贷登记,但如今温州经验被央行推广复制到全国。

2015年11月,位于温州鹿城区东明路的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对股东架构做出调整,从原有22个股东精减为3个。与此同时,中心门口多了一块新牌子——温州市民间财富管理中心。

“精简股东是为了能够灵活决策,更好地转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智潜表示,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全资子公司,将引进私募基金、信托、证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是温州2012年金融改革的产物,主要承担民间登记备案和融资对接两项功能,全市共有7家。今年以来,各中心开始寻求转型。

“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此前模式设计有所不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