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挣钱糊口,再琢磨文化 “中国古家具·文房”展和收藏圈

“从木材变成一件件家具,或者雕出来一个花纹,多神奇啊。”

责任编辑:李宏宇 李晓婷

“中国古家具·文房”收藏邀请展,展出了150多件家具和400多件文玩。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明代的黑漆厚螺钿凤穿牡丹纹箱、清代的乌木螺钿蝠寿纹三弯腿条桌以及黑漆厚螺钿花蝶纹亮格柜。 (中和空间供图/图)

张行保喜欢列举与木工有关的名人,比如国画大家齐白石,明熹宗朱由校。名单最近添上了耶稣,因为这位古时圣贤出生在木匠家庭。

“从木材变成一件件家具,或者雕出来一个花纹,多神奇啊。”在入行近30年的张行保看来,木工不只是一门活计,还有些值得深究的东西。他是北京市行之行家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最近策划了“中国古家具·文房”收藏邀请展。

2015年11月21日,这次展览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古家具街“中和艺术空间”开幕,展品包括150多件家具及400多件文房雅玩,展期两个月。

尽管自己公司的主业是“中式传统风格家具销售”,张行保在十年前就有了举办古典家具展览的愿望,筹备也花了两年工夫。展品中,有些家具没有经过图录出版或亮相媒体,属于藏家的“珍藏秘玩级别”。

“很多藏家可能因特殊的缘分收到一件古家具放在家里十年、二十年。他如获至宝,但没有这样的展览机会,就没办法让大家知道。”张行保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因为需要时间、金钱投入,收回成本很难,民间举办古典家具展在大陆并不多见。对于“中国古家具·文房”的举办背景,收藏家刘传俊归结为“时间很紧,人心涣散”。古典家具收藏是个“小圈子”,但近几年市场环境不好,“大家都缺钱”。

2010年,刘传俊开始与张德祥、马未都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北京798“攒”古典家具展览,取名“凿枘工巧”。第一届是综合展,2013年的第二届是卧具展,第三届是坐具展,2015年本来计划举办第四届,但由于种种原因没办成。

张行保参与过“凿枘工巧”的第三届,这次提出想在自己的中和艺术空间办家具展,得到大家积极响应。刘传俊提供了40件文房雅玩参展,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古典家具和文房。而且,看图片、画册毕竟没法获得观赏实物带来的冲击力,好比“P过的照片与素颜是不一样的”。

木工还要手把手教

展览中的家具、器物涵盖了漆木与硬木两大类别,出产时期以明清为主,部分可以追溯到金元时期,可以展示古典家具更长时段的变迁。

“民国时,一些大量植入西洋的或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