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海归医生的“医改梦”

一群加盟港大医院的海归医生对号贩子、红包颇感意外,因为这些“潜规则”在国外的医疗机构难觅踪迹。

责任编辑:吕宗恕

 

朱知梅(受访者提供/图)

一群加盟港大医院的海归医生对号贩子、红包颇感意外,因为这些“潜规则”在国外的医疗机构难觅踪迹。

衡量一家公立医院成功与否,绝不能以是否赚钱和赚多少钱为标准。好的医院迟早会赚钱,但赚钱的医院未必是好医院。

一名曾经参加过英国女王晚宴的华裔医生朱知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一家医院一呆三年多。他究竟为了什么?

答案是,他对中国医疗改革的浓厚兴趣以及能够参与其中的自豪感。

朱知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医院”)前内科主管(相当于中国医院的大内科主任)、一位喜欢接受挑战的62岁血液科医生。

自2009年开始,中国政府启动新一轮医改,承诺在2020年前为13.9亿人民实现全民平等就医和医疗覆盖。朱知梅将这项工作形容为“修建一座新的长城”。

不同的是,历史上的长城是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侵略者,而现在修建这座“长城”的目的则是放眼世界,迎接医改新观点和改革。

“号贩子”

朱知梅原来所服务的英国医院是国家健康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的组成部分。在NHS中,家庭医生充当病人“守门人”角色。“英国的家庭医生‘守门’守的非常好,绝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通过家庭医生看好,没必要到大医院去看。”朱知梅说,“所以也不可能有‘号贩子’”。

朱知梅所服务的港大医院也不存在“号贩子”。这家医院于2012年7月1日成立,是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产物。医院由市政府投资,由香港方面负责管理。作为一家年轻医院,就门诊量而言,港大医院比深圳市人民医院等传统大医院要少很多。

三年前,作为港大校友的朱知梅接到母校邀请,让其担任港大医院内科主管。他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欣然应允。用他的话说,来深圳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专心做事“来改变一些人”,特别是年轻医生。

像朱知梅这样由香港大学派驻并委任重任的海外医生,在港大医院有百余名。

和很多医院一样,在港大医院看病需要先预约挂号,按预约时段看病。不同的是,该院推行“先全科、后专科”的就医模式,鼓励病人先看该院的“家庭医学全科门诊”,如果全科医生觉得有必要,再建议去看专科医生。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借鉴NHS模式。

就在港大医院开业后一个月,英国人将他们引以为傲的NHS搬上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到港大医院工作不久,朱知梅就发现中国的病人跟英国的很不一样。比如,习惯于不惜代价去大医院、找名医。现在,他已经能够理解“号贩子”的存在。“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