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疗投资来了“国字军” “我们仍在复杂的政策系统中艰难前行”

医疗产业仍然处在“螺旋式前进”路上:“卫计委有自己的思路,发改委有自己的思路,国务院有它的思路,多部门监管、多部分投入医改,每个部门有它的思路。”

责任编辑:吕明合

社会资本引入公共医疗领域,本被寄予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厚望。但现在看来后继乏力,而大量国有资本的涌入,对此并不一定是好事。(CFP/图)

期待民营医院充当“鲶鱼”,推动公立医院改制发展,阻力一直存在。

国有资本已进军社会医疗投资市场,让人又爱又恨。它被寄予突破体制、推动政策的厚望,又被害怕抢走所有人的饭碗。

首都医疗隶属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是经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专门从事资本运营的大型国有投资公司。带着“国字头”的首都医疗,和北京市卫计委、医管局等政府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

北京国资公司成立专门医疗集团的目的,是为了在公共政策和产业之间,架起桥梁:“要做成拉动北京市医院投资的平台,以助力医改”。

2014年,首都医疗组建以来,已开始运营了英智康复医院和首都医疗爱育华妇儿医院(以下简称爱育华)。他们手上即将开展的,是和两所北京市顶尖公立医院——积水潭医院与海淀妇幼保健院探索特许经营的合作模式。

社会医疗投资来了“国字头”的政府军。“‘其他投资者又爱又怕,爱的是希望他们能真的推进政策进程,怕的是他们抢走所有人的饭碗。”一位接近首都医疗的人士说。

华润、中信、阳光保险……2013年以来,行业外的国有资本进入公共医疗产业的趋势正日渐清晰,大有赶超十年前“投资房地产”之势。

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五年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达到全国总床位数的30%;2015年国务院第40号文件称,截至2020年,全国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人民币。

不过,即便在政策支持之下,非公立医院要从公立医院庞大森严的体系中分一杯羹也并不容易。

“医疗领域的饼就在那儿,但能不能吃到又是另一回事,得看各家的本事。”张哲说。

冲浪“蓝海”?

传统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医疗投资成为“新宠”,来自药厂、医疗设备、保险甚至是房地产企业的行业外资本纷纷进入。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医院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分别占过去10年总量的35%和64%。

但对私人资本来说,要吃到医疗领域的这口“饼”并不容易。

刘伟眼前的“拿地难&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