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孩子是容易被忽略、被牺牲的一群人”

13岁前,廖伟棠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模糊的存在。回乡和妻儿团聚,只可能是在春节、中秋这样的大节日,“一年最多三四次,总共不过十天。”

责任编辑:苏永通 吕宗恕 冯翔 吕明合 曹海东 朱晓佳 李楠 冯飞

香港作家、001号回归诗人、摄影师、自由撰稿人。一系列为人熟知的身份背后,还有一个隐秘的过去横亘在廖伟棠的记忆里——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尽管,他的留守与今天6000万分布在内陆农村的留守儿童已大大不同。(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启蒙之师

13岁前,廖伟棠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模糊的存在。回乡和妻儿团聚,只可能是在春节、中秋这样的大节日,“一年最多三四次,总共不过十天。”

1975年,廖伟棠出生于广东新兴。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本地农村人。在粤西侨乡,这样的组合并不罕见。父亲是香港国货公司的售货员,因为交通不便,从香港到家乡需要一整天时间,低微的薪水和短暂的假期,让父子间的见面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走就走吧。”廖伟棠心想。没有恐惧、压抑和无助,他反倒有点高兴:父亲不在,更自由了。更何况,出于补偿的心理,每次回家,父亲总会带回很多玩具和书籍,廖伟棠享受这种被宠溺的感觉。—&m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