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古人何以要“贱商”

斯文与市道,长期相克又相生,相辅而相成,维系着社会的稳定,而不失活力。

责任编辑:蔡军剑

斯文与市道,长期相克又相生,相辅而相成,维系着社会的稳定,而不失活力。

前曾言及古人因要重农,所以抑商,而更进而“贱商”,并上升到制度层面。其一个学理依据,便是“子罕言利”,隐约喻示了财富可能产生负面后果。汉代一位曾任高官的疏广,有“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的名言。他对人生了解很深,知道“富者众之怨”(即今日所谓“仇富”),也深谙知足、知止之说,故在任即辞官回家,把积蓄用于宾客酒饭,而不为子孙置田产。他自己的说法是,既然不能好好教化子孙,更不能“益其过而生怨”。这是“子罕言利”思路的自然延伸,那意思,好人多财,尚损其志;不聪明的人钱多了,就会增其过失。

更进一步的负面思虑,用今天的话说,即商人虽唯利是图,却大致符合其“职业道德”。而唯利是图的一个后果,可能导致司马迁所说的“利令智昏”。《吕氏春秋》中讲过一个故事,说齐人有想要得金者(此金可泛指贵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