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热度再涨,未来的教育不再受限

巨大的城乡、东西部、三本四本院校教育质量差别可否消除?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只能在学校里、教室里实现?开车走路居家休闲,能否实现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身居中国、地处山区,可否听阅哈佛、清华课程?作为线下教育的补充方式,在线教育可否实现以上目标?

答案是:完全可以。

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是最早提出“慕课革命”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慕课”将解决中国教育的公平教育、终身教育、物理限制、个性化教育等四大问题。

而中国在线教育上市公司全通教育董事长陈炽昌则以实际行动助力在线教育新的飞跃。2015年,全通教育斥资1亿元与教育部共同设立在线教育奖励基金;2016年5月10日,全通教育联合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对教育行业腾空激浪者进行颁奖并给予奖励,力推在线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推动在线教育全球化、国际化、智能化和社群化等的发展上,全通教育继续引领风潮,提出E-SaaS(教育软件服务)的概念,构建E-SaaS业务等四大业务群,用全通教育董事长陈炽昌的话说:只需一条网线一台电脑,就能让身处边远山区的学生享受到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袁驷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专访中国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驷教授

2016年5月10日,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袁驷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在场所有的听众参与到他的演讲中。

会上所有人不再是盯着远处的大屏幕,正襟危坐地听一场主题报告,而是通过手机扫描大屏幕上的二维码,在手机上同步观看副校长所讲内容的每一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下方有两个按钮:“收藏”和“不懂”。

演讲结束后他说:“据我们的后台数据显示,刚才现场共有256人使用了这个系统,其中有50多名听众点了不懂,另外有很多人点了收藏。”

这位副校长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目前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和新方向,同时也让在场的观众最直接地体验了什么是在线教育,即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

中国在线教育,醒得早起得晚

袁驷教授是目前高校领域探索中国在线化教育的领军人物,现任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清华园,里这位土木工程系教授就带着他的学生们,通过个体化的尝试,从开发课程软件开始,逐步探索着在线教育在高校领域的发展。

谈到最初涉足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原因时,袁教授说:“我是教结构力学的,因为我们很多题目涉及一步步地推算、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的作业出现半对半错,但是错在哪,对在哪,没有人告诉你,我当时就有一个想法,要做一个人工智能求解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析答案。”

他带着学生学图论,学人工智能,学习超出结构力学以外的很多计算机知识,逐步开始了软件开发和制造。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将我的研究生、博士生助教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要让他们每天改作业,应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参与到我的技术升级中来,未来要让计算机来改作业。”谈起当时的初衷,袁教授如是说。

说到当时中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情况,袁教授说:“我们是醒得早,起得晚。”他说,“中国的在线教育并不总是跟随者或追赶者。”

网络课程绝不是书本搬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线教育开始在美国兴起。一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技术开始从游戏延伸至美国大学校园和课堂,教与学真正做到了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地域的限制。学生在虚拟大学中听课、学习、阅览图书、参加互动活动。

几乎与美国同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了如电大这样的网校,就是以网络为介质的远程教育平台。随后,中国开始出现网络课程。到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批网络课程建设项目:新世纪网络课程。

“对于这个项目,我当时觉得它的构思并不先进,我没有申请。网络课程绝对不是书本搬家,只将书本上的文字在网上浏览,不能互动,不能答疑、解疑。如果只是单纯的视频课程,我认为没有太大意义的。”袁驷教授说。

大数据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于是,他继续带着他的学生做研究。最初他们开发的技术只是单机版,输入公式、数字,得到结果。

在漫长的研究过程后,他们开发出了人工智能求解器。求解器模仿人脑解题的步骤,人脑的思考方式,不仅能判断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中间的步骤、路径都有准确的判断。

随后的一年时间中,他和他的学生把核心技术放到了服务器上,将技术成功连接到了互联网。在与互联网相连接后,这款软件的意义发生了质的飞跃。通过互联网,他可以获得学生做每道题的数据反馈。他发现,通过互联网的数据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状态、质量、兴趣、走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百花齐放春满园

起初,因为个人的兴趣,一次个体的尝试,加上先进的意识,随后逐渐培养起出色的团队,不断优化产品质量,让他成为了中国在线教育在高校领域实践的示范者。

谈到对于近20年来的探索的感受,袁教授说,过程虽然艰难,但他认为很有成就感,抛开名利、功利,他认为这种探索非常有意义。

“我没想过太多,就是想探索信息化、在线课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这需要胆识。现在信息变化太快,在探索过程中我们看不透未来,但是有一点一定要看到,就是它的发展潜力。我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我能做结构力学,但是做不了所有的课程。现在更期待通过推广和宣传,以及示范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在线教育的参与和关注。”袁教授说。

对于未来在线教育在高校的发展趋势,袁教授说,未来在线教育将逐步渗透到实体课堂,和学校的学位相连接。从长远看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办学模式,以及引发整个教师队伍的变革。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

慕课革命:将解决中国教育四大问题

——专访经济学家汤敏博士

在线教育的发展由来已久,作为线下教育的补充方式,在2012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犹如一场海啸,风靡全国。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是最早提出了“慕课革命”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所谓“慕课革命”就是互联网加教育的一场革命,“慕课”将解决中国教育的四大问题。

首先,慕课可以解决教育公平化问题。汤敏博士认为,我们国家现在教育普及率很高,但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城乡教育水平差异显著,使用慕课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传到网上,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他认为,慕课教育要从小学、中学开始普及,对于这项技术不要做太多的“锦上添花”,而应“雪中送炭”,先利用这项技术提高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化。

再次,慕课将有助于解决终身教育问题。汤博士认为,全民终身教育发展模式是需要系统的、有指导性的学习。目前中国的终身教育模式单一,大多数人对于终身教育的想法还停留传统思维上。他认为,终身教育要由企业和社会来提供,不需要坐在教室里。终身教育需要有非常灵活的发展模式,以及新的思考方式和教育体系。

第三,慕课将打破物理限制的学习方式。汤博士认为,未来的学习模式应该是游学式的,学生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学习。可以选择去想去的学校游学,体验更多的文化。未来的学习方式应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第四,慕课将有可能解决个性化教育问题。汤博士认为,目前教育正在形成一场大的、颠覆性的革命,因为互联网终于开始颠覆各个领域。慕课可以实现个性化培训、个性化教育,它可以通过进行私人订制课程,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他说,有人说慕课本身是个工具,但是我们要看到所有的革命都是从生产工具的革命开始的。这个工具还不够完善,但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场革命早晚要促使教育领域产生大的变化,实际上这个变化已经开始了。

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炽昌

全通教育董事长陈炽昌畅谈中国在线教育发展方向:

“全通”目标: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教育信息化专家

上世纪90年代末,在线教育产业开始在中国兴起,与此相关的众多公司在这股新产业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它们推动着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它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也与这个时代技术大背景紧密相连。

2016年5月10日,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一家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互联网公司——全通教育,希望能通过它的进步窥探中国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

电脑玩得好,数学老师“意外”涉网

1995年,陈炽昌还是广东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那时电脑在中国刚刚兴起,他参与了当时学校校园的软件开发工作,而后发现家长对于孩子校园生活的各种信息非常关心,却苦于没有获得信息的渠道。同年,陈炽昌离开学校,和几名大学同学合伙在广州创业,主要业务是解决家长对孩子的信息需求。

“由于当时没有任何经验,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陈炽昌说。“他们先走了,但我自己还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陈炽昌在接受采访时说,或许就是自己最初的那份坚持和“无心插柳”的行为,为他未来事业的发展,埋下种子。

每一次探索都为解决实际问题

没有人预想到21年后,陈炽昌会成为中国在线教育企业上市公司全通教育的董事长。回顾创业初期的计划和理想目标时,他说:“心目中的理想目标,我真没有,现在也不知道。但是我有恐惧,我最怕一事无成,我希望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事实上,他所做的每一次探索,都是为了解决一些教育的“痛点”;他事业的每一次进步,也是因为就抓住了中国教育发展的需求。

2003年,中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他决定继续做之前喜欢做的教育服务业。后来某电信运营商找到了他,提议合作为家长提供学生在校的信息服务:家长短信箱。由于有之前做老师的经验和在学校的人脉积累,很快他的团队发展和壮大起来。三年后,全通和广东移动合作正式向市场推出“校讯通”。

不到十年,全通教育成功上市

进入2005年,互联网、手机、笔记本电脑开始大量普及,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创新变革。同年他和一群年轻的创业者创建了全通教育,从此专注于以信息技术服务教育。十年以来,他们在中山起步,从服务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到如今服务55,000 所学校、300 万名教师、4,000 万名家长和811 万名学生用户。

2014年1月21日,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陈炽昌一直将自己的公司定位为教育服务公司,而不是教育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他说:“我们对学校来说是提供软件和服务的公司,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是提供互联网教育的公司。两个主体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都为他们提供教育服务,我们企业的优势就是我们一直在他们身边一直服务于他们。”

设立基金助推在线教育更大飞跃

十多年来,全通坚持专注教育。2014年,全通教育开始了和教育部的合作,并与教育部共同设立了在线教育基金。“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支持,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每个行业都需要典范,这是榜样的力量。在线教育基金的意义就在于鼓励更多教育从业者投身教育信息化发展,让教育科技技术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陈炽昌在谈及合作与设立基金的初衷时,不仅展现出企业家的情怀,也提出了行业发展希望。

在线教育基金从2015年6月设立至今,共立项了116个在线教育研究课题,其中全通将提供技术支持、资源整合,将一些研究成果应用化,通过全通的服务团队推向校园,从而推动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在5月10日举办的“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上,全通教育携手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对切实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获奖课题、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作为中国在线教育上市企业的创始人,陈炽昌说,20年前短暂的从教经历,造就了他一辈子的教育情怀。在创业的道路上他曾做出了多次尝试,他深深地领悟到:教育是能做一辈子的事业。12年前,这个发展方向终于被确立下来,就是E-SaaS(即Education-Software as a Service,教育领域的软件服务化)。

“作为互联网+教育的公司,对于未来的发展愿景,我希望是普惠加优质的教育。”陈炽昌说,全通已经做了12年的互联网与教育的连接器,形成相当规模的汇集了教育资源和教育参与者的教育大数据。未来,全通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教育信息化专家”。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