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易稿50余次、涉及36个部委办局 土十条:从“治”到“防控”

自2013年抗击灰霾的“气十条”颁布以来,按照气、水、土等介质治理污染的环保三大战役——国务院颁布的三个“十条”,终于聚齐。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向凯 王倩

“土十条”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管控”,而非大刀阔斧地治理。(CFP/图)

对于编制专家来说,这三年是漫长的保密过程:漫长到因为每次讨论都不能将文本带走,内容都有些记不住了;神秘到直至发布当日上午,依然被要求缄口不言。

“与水污染、大气污染以‘治’为主的思路不同,土十条的编制思路突出了‘防’和‘控’。”

“‘土十条’三年的编制过程也是编制人员、管理人员的认识过程。有些地方官员的认识还得需要过程,我们要加大宣传。”

2016年5月31日,环保圈的微信群里开始了红包接力。这不是为了提前庆祝六一,而是因为历时三年、易稿五十余次、俗称“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自2013年抗击灰霾的“气十条”颁布以来,按照气、水、土等介质治理污染的环保三大战役——国务院颁布的三个“十条”,终于聚齐。

“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接下来的五年内,如“房价上涨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般,“土十条”的短期工作目标似乎并不雄心勃勃。

不过,这显示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技术积累不足。“土壤污染是疑难杂症,现阶段采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