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警惕逃废债,保卫商业银行

值得一说的仍然是地方政府,在多起国企逃废债的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影子,甚至有相当多破坏市场契约的行为。从政府伦理的角度来说,这甚至不只是逃废债的事情,更关系到政府信用。

责任编辑:陈恺辰 蔡军剑 实习生 蔡莹 陈丽君

过去一年,经济下行,加上“去产能”背景,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到期、违约、债务,这些词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2015年,银行对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19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近50%。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尤其是国企违约风险加剧,屡屡涉嫌通过破产重整等方式“逃废债”。

据《财新》报道,江苏某地为化解担保圈风险,当地政府强制要求银行将100亿元不良贷款转让到当地政府资产管理公司,转让折扣低至二二折,后又让债权人以二五折买回。企业由此顺利解套,当地政府资产管理公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