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落地,猪价上天 养猪开启“高门槛”时代

养猪的技术门槛不低,“要懂工程、化学、疫病、财务、环保”。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王倩 赵雅

全国猪场环保整治行动,属浙江力度最大。这是2014年拆除猪场现场。(东方IC/图)

经历过这一轮猪周期,中国的猪业面貌才逐渐清晰起来。

“现在再兴建一个猪场,没有两千万,很难生存。”

养猪的技术门槛不低,“要懂工程、化学、疫病、财务、环保”。

没说上几句,电话那头就急了,“平时关系那么好,怎么到关键时刻就推三阻四呢?”

养猪人程新闻现在成了被追着跑的红人。沉寂了多年的手机,刚挂掉,又再响起来。

从早到晚,到处都是来询价的猪贩。担心他捂盘惜售,猪中介李佳明不断地往上加价。过去都是一毛、半分,2015年8月,一天之内他被迫加了6毛钱。

但再大的诱惑也没法吞了。程新闻养的猪,确实都卖完了,新的“至少还得等上几个月”。

春节过了,生猪价格却仍在不断上涨。在河北唐山卖了二十几年猪肉的李广凯说,活了68岁,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贵的猪价。

过去除夕夜最贵,也不过是十二三元。而今年,他先是卖出了17块钱一斤的零售价,最近三个月又涨了1元。

吃肉变成了一件需要琢磨琢磨的事情,李广凯的生意因此惨淡了许多,“春节前一天就能卖出五六头猪,现在一头猪分成两天卖,还不一定能卖完”。

从2015年3月开始,一年多来,中国猪肉的价格就像坐上了喷射机,一飞冲天。活着的整猪就飙至每公斤10.78元的最高价,已创造了历史。

与过去不同,无论是涨幅,还是持续时长,这一次的涨价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这段平稳上升的涨价曲线,揭开了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新序幕。

最漫长的“寒冬”

这一轮涨价前,中国猪市捱过的是一个比以往漫长得多的“寒冬”。

长达41个月的跌价期,首先摧毁的是养猪人的意志。时至今日,程新闻依然能感受到当初的痛苦,“都动了自杀的念头”。若不是念着孩子还小,他早已死在上一轮“寒冬”里。

程新闻的猪场总共是3000头猪,其中母猪约有400头,属于中等规模,过去的41个月里,总共亏损了近500万。

为了维持猪场的正常运转,程新闻能借的亲戚朋友几乎都借了个遍,能抵押的也全都抵押了出去,房子、车子一个都没留下,几乎赌上了全部的身家性命,甚至“连看病的钱都不知道从哪里来”。

根据农业部监测的数据显示,养猪效益情况是2012-2013年保本微利,2014年是养猪少有的严重亏损的一年,每出栏一头猪平均亏101元。

台湾人林国忠1998年开始在厦门养猪,16年过去了,他自认为见惯了大风大浪,但上一轮的跌价,依然让他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