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接见任继愈的前前后后

尽管任继愈先生对于毛泽东主席非常尊重,并且认为主席在哲学和宗教方面读的书很多,而且是真正看透了。但是对于主席的某些观点,却并不盲目跟进。

责任编辑:刘小磊

尽管任继愈先生对于毛泽东主席非常尊重,并且认为主席在哲学和宗教方面读的书很多,而且是真正看透了。但是对于主席的某些观点,却并不盲目跟进。(郭改云/图)

1959年毛泽东接见任继愈,畅谈宗教和中国哲学史问题。任继愈生前很少向人讲述接见的情况。到了1990年代,针对当时的特异功能热和有神论泛滥的情况,才陆续披露了部分讲话内容,但仍然不是全部。任继愈手书的详细谈话记录,直到他去世以后,才由家人发现。本文讲述了任继愈对这次接见的态度。——编者

1959年10月毛泽东主席接见任继愈(时年43岁,北京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编者)这件事,当时的学术界可说是家喻户晓,今天仍为不少人所关注。其来龙去脉以及影响,先生哲嗣任远、任重发表的《一份谈话记录和半个世纪的演绎》(《中华读书报》,2016年4月6日)已有详尽说明。这篇文章,只是以一个学生的角度谈谈老师对于这件事的态度。

对于接见处之泰然、淡然

1978年,我考上研究生不久,先生接见我们。一位女同学就提出,请先生讲讲毛泽东主席接见的情形。先生没有接腔,用别的话叉开了。从此以后,我和研究生同班的同学们,也就再没有回到这个题目上来。先生去世以后,有人说先生曾经和他们大谈毛泽东接见的情形,那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为什么不可能发生?

一位师兄见告说,先生有一次在党小组会上检讨自己的缺点,说是有点士大夫的清高,对于钱财不怎么看重。

土大夫是古代读书人的通称,其中主要是儒者。士大夫清高的缺点,近代以来论述者不少。然而这种清高也会轻易转化为新时代的清正廉洁。所谓清正廉洁,不仅是不重钱财,也包括淡泊名利,不屑于借名人和权威以自重。古代那些持身清高的士大夫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表现先生这种品质的,可由以下几件事佐证。

第一件是先生写的纪念他最尊敬的教语文的小学级任老师曹景黄的文章。其中讲到,曹老师讲到《论语》中“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的时候,引用曾子说的“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并解释说,那些耸起肩膀、赔着笑脸的谄媚作态,比夏天在农田里干活还要劳累。然后列举社会上巴结上司、拍权势者马屁的事例加以说明,常常引得哄堂大笑。

还有一件事,是先生1939年在中央政治学校做助教。一次吃饭时,一位高级职员在饭桌上大讲蒋委员长曾亲自骂过他,并且原封不动、绘声绘色地加以描述。讲者不以为耻,听者也都面露欣羡之色。此事使先生进一步感到国民党的前途无望。

先生在几十年后还能想起这些事情,足见这样的事情对他影响之深,从这里也足以见到先生为人的态度,也很容易理解先生为什么不大谈论毛泽东主席接见的事情。

有一次,我和先生谈起某个已经有些成就,但为人处事却令人难以恭维的学者。先生说,当年他曾想考先生的研究生。但是一见面,他就先拿出某某权威写给他的赞扬信。先生说,您还是考别人的研究生吧!

先生去世以后,北大陈来教授的纪念文章讲到了一件事:

做研究生和博士生期间,都拜访过任先生。这一期间,我对任先生识人的高明,特别推崇。事情是这样的,在我们1978年入学北大做研究生时,有位南方某大学的青年教师来北大进修,也在我们的课上听课。此君极善交际,堪称奇才。不但校内文科老先生们皆被他哄得高兴,对他表示欣赏,校外北京中国哲学史学界的领导人物也都被他的忽悠所迷糊,跟他的关系相当密切。但是老先生之中只有一位不为所动,那就是任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