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这一座已化为乌有的小山……

山川易容,城市改观,每个人的故乡都在变成他乡。

责任编辑:刘小磊

《两宋萧山渔浦考》萧然客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读书可以任性,想不到写书也有这么任性的。眼前有一本《两宋萧山渔浦考》,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出版,布面精装,定价五百,印数两百,分明赔本;作者署名萧然客,形同匿名,显然也不为赚吆喝。写什么呢?细考两宋时期临安钱塘江对岸萧山县渔浦镇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为什么要考辨这个呢?因为不忍其名之湮灭无闻或指称有误。因何不忍?因为作者卜居此间,未免有情。最直接的缘由是,他如此熟悉的一座小山,说没有就没有了。这座山,高十米,名半爿,在北纬30度8分35秒,东经120度8分45秒,于2014年被挖掘机掘平了。故此书扉页上题有一行字:“谨以此书纪念一座逝去的小山和一个时代”。

只为这一座已化为乌有的小山,作者凭乾嘉之学的本门功夫,借网络时代的潮人手段,狮子搏兔,牛刀杀鸡,利用专业文献数据库的快速检索之便,“坐拥书城,秒杀万卷”,先一网打尽历朝历代与渔浦有关的笔记、方志、宗谱、诗词、绘画、碑铭等历史文献,再细行甄别,剔除异地同名者,然后详考其方位、建置、设施、物产、人才,辑录其诗、词、画,再现了两宋萧山渔浦历史地理的真实面貌。

昔日渔浦所在的地标“半爿山”,就是《水浒》里的“半墦山”。容与堂本第九十六回,宋江征方腊,打到杭州。阮小七前来报命:

小弟和张横和侯健、段景住带领水手,海边觅得船只,行至海盐等处,指望便使入钱塘江来。不期风水不顺,打出大洋里去了。急使[驶]得回来,又被风打破了船,众人都落在水里。侯健、段景住不识水性,落下去淹死海中。众多水手,各自逃生,四散去了。小弟赴水到海口,进得赭山门,被潮直漾到半墦山。

“半墦山”,也如&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