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告诉我你的底线是什么” 导演周申详解《驴得水》

"这个戏要说的是,不能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去做错误的事;不能在追求美好目的的过程中突破底线。"

责任编辑:李宏宇 朱晓佳 实习生 李舒凝

电影《驴得水》上映后,许多人评价它是“知识分子电影”。但同名话剧演出时,主创团队并没听过类似评价。在导演周申看来,话剧比电影更多了一层“间离感”,因而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剧组供图/图)

这个戏要说的是,不能为一个美好的愿望去做错误的事;不能在追求美好目的的过程中突破底线。

2009年我跟小伙伴建立了一个戏剧乌托邦,在这个小团体里,我们遇到了跟《驴得水》一样的情况:把一个喜剧搞成了一出悲剧,因为没守住底线,闹得最后大家翻脸。

——周申

“我更正一下,它在口碑上已经成为爆款了。”2016年11月3日,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后几分钟,开心麻花CEO刘洪涛跑回采访间。此前他的说法是:“它的口碑会很好,应该不会赔,但它肯定不是爆款。”它,指的是开心麻花作为投资方之一的电影《驴得水》。

待客区绿植的色泽和茶几上的污渍显示出这家公司不久之前出身草莽的家底。2015年,这家靠爆笑舞台剧起家的上市公司推出电影首秀《夏洛特烦恼》,票房14.4亿元。

最初,刘洪涛想让电影成为开心麻花舞台剧的广告,把那些卖不掉的票卖掉。以电影这个娱乐产业中的重量级选手为戏剧这个轻量级选手做广告,似乎有狂想的意思,其实却是无奈之举:拍电视剧,搞不掂电视台,拍出来给谁?拍网剧,反响一般:“网剧应该像相声:观众随时进入,随时离开,我们做舞台剧出身,更擅长完整地讲故事。”

2014年10月,“夏洛特”还在拍摄中,刘洪涛邀请年轻的戏剧导演周申到片场。那时,话剧《驴得水》改编成电影已提上议事日程。“夏洛特”横空出世,一部电影的收入超过开心麻花多个剧目全国演一年的收入。《驴得水》的改编和拍摄提速。

拍电影,是周申一直以来的愿望。到目前为止,他的三部戏剧作品《如果我不是我》《驴得水》《梵高自传》都是为电影创作,先排成戏剧是不得已的“曲线救国”。

2009年,一位有支教经历的朋友给周申讲了个笑话:一个民办学校把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吃空饷。“两秒钟”内,一连串的戏剧结构像肥皂泡一样在周申大脑中腾起、膨大:上面的人来检查怎么办?你是不是要找很多借口?会不会这些借口把那个子虚乌有的人吹得太好,让上面有了别的想法,把他树成一个先进典型?树成典型后怎么办?是不是得找个人来冒充他……2010年,周申把这一连串想法写成电影大纲,并申报了文字著作权。拍电影的机会不那么容易找,2012年年底,他用两个月时间把《驴得水》排成了一部话剧。

1942年,中华民国偏远乡村的“三民小学”。校长孙恒海有献身乡村教育,改变中国人贫、愚、弱、私的崇高理想,却常常“做大事不拘小节”,让一头拉水的驴冒充英语老师吕得水吃空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