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口碑片《血战钢锯岭》令我失望

如何再现71年前的这场大战,是一个沉重的难题。这是一次从热血沸腾打到僵冷麻木的地狱之旅,没有任何喜剧因素。

责任编辑:朱又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新华社/图)

16年过去了,从《珍珠港》到《血战钢锯岭》,两部美国电影对爱情的不同处理,似乎顺应了时代从“大气概”到“小确幸”的心理变化。

一部好电影一定要经得起两次观看:第一次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直接性感情投入,第二次是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性理智反思。

盼望多日的《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上映,第一天中午就去万达影城买票,晚场的余座很少,只好买了第二排,仰脸看了两个多小时,走出场还是有些失望。

叙事的麻烦用“神迹”解决

重视这部美国影片,首先来自影片背景冲绳岛战役。打了96天,美军45万人对日军19万人。美军登岛的第十集团军18万人中阵亡12500人,负伤39000人,精神崩溃22000人,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也死于日军炮火。日军守岛的32集团军阵亡66000人,负伤17000人,20000人被烧死或困死在山洞里,集团军司令牛岛满破腹自杀,另有岛上居民死亡14万人。战争之残酷,直接导致美国放弃进攻日本本岛的计划,断然决定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最终迫使日本投降。什么叫战争?冲绳岛战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