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为死亡干杯

我承认自己带着对亡灵节的猎奇而来,当狂欢的人潮散去,一杯告别的龙舌兰下肚,说不上与死亡搭上了古老灵性的连结,至少对它的恐惧少了许多。

责任编辑:杨嘉敏

我承认自己带着对亡灵节的猎奇而来,当狂欢的人潮散去,一杯告别的龙舌兰下肚,说不上与死亡搭上了古老灵性的连结,至少对它的恐惧少了许多。

 

墨西哥城主座教堂祭坛上的“婚礼”。(丁子凌/图)

初到墨西哥城,住进历史街区一栋1940年代的老房子里,刚被年轻邻居们拉入《老友记》般的日常聚会,我便直奔主题问道:“到底在哪里过亡灵节更好,墨西哥城还是瓦哈卡(Oaxaca)?”众人一致把票投给瓦哈卡,“小地方能看到更多传统的东西,我们这里太受万圣节影响了。”我猛然意识到,亡灵节和万圣节在同一时间。

这并非巧合。早在14世纪,阿兹特克(Azteca)民族在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今墨西哥城)建立起威慑四方的统治时,亡灵节祭祀传统就已基本成熟,依照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举行。16世纪初,殖民者来了,禁止印第安原始宗教仪式,取而代之以西班牙的“诸圣节”和“万灵节”,分别为11月的头两天。在墨西哥人的妥协与融合中,这两天以“Día de Muertos”之名延续至今。

祭坛,为亡灵引路

10月27日赶回瓦哈卡时已是深夜,仍沉醉于加勒比海风的我,在瑟瑟发抖中被房东接到了家。我的房间门口有个小祭坛,一串骷髅头灯饰明晃晃地缠绕着,一下子进入节日状态。

次日一早走上街头,四处悬挂的彩色剪纸让我恍惚有种过年的错觉,和中国剪纸很像,不过中间全是骷髅图案。随风飘动的剪纸象征着风,而风是古印第安人信奉的羽蛇神到来的标志,他们相信羽蛇神用自己的死换来了人类的生命。

走过博物馆、酒店、餐厅、礼品店,甚至政府单位和学校,无一例外都在醒目的位置设有祭坛,比房东家里的更繁复花哨,最高的足有3米。创造力无限的墨西哥人几乎是把祭坛当成艺术品来发挥的。创作的基本元素是被称为“死亡之花”的万寿菊,人们用它装饰拱门,拼成十字架,铺出一条花瓣小路,为亡灵指引方向。这种原产于墨西哥的花,曾被阿兹特克人认为代表神力,因在亡灵节时盛开,逐渐演变成现代祭坛的重要祭品,更是装饰品,为全城染上明黄的主色调。

 

酒店门口繁复精致的祭坛。(丁子凌/图)

墨西哥最引以为傲的食物被摆上祭坛:玉米、辣椒、巧克力。当然少不了酒,瓦哈卡是梅斯卡尔酒(Mezcal)的主要产区,当地人对这种用龙舌兰蒸馏的烈酒心怀敬畏。还有装饰着十字或者包裹着彩色小人头的死亡面包,白色的骷髅糖,都是仅在亡灵节期间才能一见的祭品。

一次经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