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应当区分虚构与非虚构

有人说,语文不是历史,华盛顿砍樱桃树也是假的,更别说神话、童话了。但是,虚构与非虚构,恐怕还是要做最基本的区分。

责任编辑:陈恺辰 蔡军剑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杨卓睿

2014年02月16日,安徽固镇,过完寒假后,春季开学第一天,四年级的学生领到新课本后在看书。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初中阶段课文的受众是未成年人,给他们区分真实与虚构很重要。(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老问题有了新情节。《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成为近日的火文,该文重新对“爱迪生救妈妈”的真实性提出严重质疑。这次,是由人教社的工作人员写了情况说明,辩称课文绝不是杜撰的,有相应的文章来源。人教社还在官微上回应,“针对近日的争议,正在征求更多专家意见”;在人教版新版教材中,没有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