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民间环保组织注册难

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一行一会”的教条式规定,是造成河北民间环保组织注册难、机构少的主要原因,进而也限制了民间NGO的活力。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冯佳雯 周棋彬 林志伟

空气污染成了石家庄人挥之不去的痛。(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石家庄民间环保组织注册难 政策限制太多,还是NGO难管?》)

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一行一会”的教条式规定,是造成河北民间环保组织注册难、机构少的主要原因,进而也限制了民间NGO的活力。

2017年1月26日,李飞打开“蔚蓝地图”App,河北省域空气质量全是触目惊心的黑色(空气质量指数高达500)。他心里一沉,以“黑暗”两个字描述,发了朋友圈。他说:“看到想哭。”

希望家乡的空气好起来是他投身环保的初衷,但入行之后,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河北的环境在全国比较严峻是公认的事实。在这个事实的背后,河北自发的环保组织发展比较艰难,鲜有关注污染防治的民间环保组织在当地民政部门取得合法身份。

环保部门不愿意做主管单位

作为一个河北人,李飞无法容忍自己对周边污染环境视而不见。2016年1月底,他打算筹建一家致力于河北工业污染防治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行太行”。由于事先了解到民政部门注册无先例,也对河北大环境有所耳闻,李飞2016年2月先在石家庄市工商局注册了“石家庄印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

几乎同时,“绿行太行”陆续对全省九地两百多个污染源进行实地调研,举报污染问题117个,推动问题整改28件。

但是,出于长期考虑,创始人李飞更希望把“绿行太行”注册成一家民办非企业。

奔着这一目标,自2016年7月起,他委托同事张刚开始与石家庄市民政局沟通登记注册事宜。最初得到的回复是,需要先找到业务主管单位。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业务主管单位批准成立”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必须具备的要件。

考虑到“绿行太行”的业务范围,他们首先想到找石家庄市环保局。电话沟通后他们被告知,环保部门没有给民办非企业担任主管单位的先例,需要向领导反馈。

半个月后,张刚又给环保局发了一封邮件,仍没有回复。接着,他又写了一份纸质版的建议书邮寄给环保局,内容包括为什么要注册、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目前具备的条件等。

2016年9月14日,他们得到了环保局书面答复。南方周末记者在这份文件中看到,环保局以没有先例、根据职责要求暂无发布审批的权限、没有相关政策规定对这项工作做出明确要求这三个理由委婉拒绝担任主管单位。但是环保局补充道,民政局如需征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