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危改”代表

居民代表自身往往面临一个悖论:不“激进”左右不了形势,过于“激进”又容易把事情弄坏。

责任编辑:苏永通

83岁的刘云卿10年前就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但是至今未见到新房。他认为当年的“危改”“不闹”就成了。(南方周末记者 柴会群/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8日《南方周末》)

居民代表自身往往面临一个悖论:不“激进”左右不了形势,过于“激进”又容易把事情弄坏。

作为酒仙桥居民维权的“核心”之一,71岁的孙广聚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了。2014年他腰部动了大手术,装了十个钉子。尽管如此,他从未缺席过“群里”的活动,“逮着点(征收补偿方案的)毛病就写信”。

“昨天都把材料(给街坊邻居)发完了,他们今天又要来了,我发的都是50(岁)左右的人,”孙广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将来接我的班。”

十年前,酒仙桥危改陷入僵局之际,临危受命的时任酒仙桥街道办工委副书记巴长瑞为了听取民意,允许居民推举代表与政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