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中学,只有六人参加高考 回到校园的“中考300分以下少年”

安阳文心高中今年有六名学生参加高考。在李路静老师看来,他们只要从考场平安顺利地出来,就是成功。因为对于他们,这意味着“一辈子又正常了”。

责任编辑:李宏宇 朱晓佳

宁春辉(右二)曾在北京西二旗的贤二家餐厅勤工俭学。在那里,他学会了将许多事情换一个角度思考。(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安阳文心高中今年有六名学生参加高考。在李路静老师看来,他们只要从考场平安顺利地出来,就是成功。因为对于他们,这意味着“一辈子又正常了”。

学校里一个孩子打破了另一个孩子的头。李路静给打人的孩子讲了半年彼得大帝的故事,两个孩子后来成了好朋友。打人的那个现在在做生意,被打的那个当了警察。

李路静连续两年没陪学生去考场。去年因为生病,今年则是送女儿高考。李路静是河南安阳文心高级中学的老师,学校坐落在安阳市附近的滑县。整个滑县今年的考生超过5000人,文心高级中学整所学校只有20人,其中毕业班六人,全部参加了高考。

“看了一遍题第一感觉不是太难,和在学校做的没什么两样。”第一天考试后,华飞鹏在日常总结里写道,“时间刚好,两个半小时写完还剩十分钟左右,又审了一遍题,看了一遍答题卡,一口气松了下来。”

这是一所特别的学校。自李路静2008年创办学校起,已有将近200名学生从文心高中毕业,九成是男生。他们大多因厌学、贪玩、叛逆等原因,早早地离开过校园,来到文心高中后,又慢慢发生变化。

“这些孩子,只要从考场平安顺利地出来,那就算成功。对于他们,一辈子又正常了。”李路静说。三年间,她最满意学生的眼神变化:“刚进学校的时候,大家的眼神是不自信、东躲西藏的,有时候脸色也很难看。”

华飞鹏是这届毕业班的“队长”,他的母亲和另一位同学的母亲一同接送参加高考的六位同学。他住得离考场很近,大家中午就去他家吃饭和休息。考试那两天,华飞鹏的父亲华国参在老家收麦子。考完试又过了两天,父子二人才聊了一会儿,华飞鹏说自己没什么压力,“随缘,考到哪儿就报哪儿。”几年前,这种简单的父子聊天,是无法想象的。

高考的意义

近十年如一日,李路静每周会在安阳待两天,处理家务,然后回到滑县。她本是附近的濮阳市人,后来随丈夫定居安阳。滑县是河南的产粮大县,原归安阳市管辖,2014年成了省里的直管县。

学校里,高一的五个新生正在晚自习。晚上,六个高三学生从北京回来,他们弄混了北京站与北京西站,延误了行程。

那几天,因为学校学生少、条件简陋,县教体局给文心高中下了整改通知。2016年李路静生病,学校没顾上招生,教室也不免凌乱。她把高三学生送去北京的仁爱慈善基金会学习,那里有来自几所著名大学的学生志愿者老师。这一年几个孩子就在北京与滑县之间定期往返。

仁爱慈善基金会2006年成立。2008年,大学毕业后,李路静开始在那里担任义工,同一年,她在滑县创办了学校。校名“文心”源于她喜欢的古代文论《文心雕龙》。

文心高中通常每年计划招生60人,学生大多是滑县本地人。李路静希望能在这所学校里,先帮学生“转习气”,再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或艺术类的高考,至少能留下一项兴趣。学校今年被纳入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助学项目,在即将到来的新学年,准备面向全国招收300名学生。

文心高中的校园过去是一所小学。校园空旷,烈日当空,临近门口那株高大的皂荚树和几棵柳树提供了难得的阴凉。男生午间在水房里冲澡,洗过的衣服搭在院子里。新来的学生正在训练,整队、跑步,努力习惯学校的秩序。

学生处的墙上,贴着学生周一到周五的作息时间。从清晨5:50到晚上10:00,要上九节课,中间还要锻炼身体、打扫卫生。学生处有电视机和机顶盒,值班的学生有时会看《荣宝斋》这样的历史电视剧,综艺节目《我是歌手》,或《盗梦空间》《奇异博士》这样刺激而无害的电影—&mda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