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引领绿色崛起

井冈山境内有100多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遗址,2016年,通过正规培训机构到井冈山学习的党政干部就达29.26万人次,这让井冈山的贫困户,又多了一条脱贫之路——从火爆的红色培训中获得机会。

责任编辑:刘斌 助理编辑 温翠玲

6月16日,参加红色培训的学员在做红军餐。(南方周末记者 钱昊平/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

井冈山是“精准扶贫”启动以来,全国592个国定贫困县中第一个宣布脱贫“摘帽”的。2016年2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井冈山考察时提出“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1年后井冈山如期率先“摘帽”,适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井冈山境内有100多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遗址,2016年,通过正规培训机构到井冈山学习的党政干部就达29.26万人次,这让井冈山的贫困户,又多了一条脱贫之路——从火爆的红色培训中获得机会。

2017年6月15日早上8点,井冈山市副市长兰胜华已在下乡的路上,他要陪同贵州六盘水市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井冈山的脱贫经验。

兰胜华分管扶贫工作,自今年2月26日井冈山宣布脱贫以来,他便开始应接不暇,已有两百多个党政代表团正式通过井冈山市“两办”联系前往考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发组织的考察则有四五百批。

井冈山是一个县级市,隶属于江西吉安,是国家启动“精准扶贫”战略以来,592个国定贫困县中第一个脱贫“摘帽”县。国家制定的脱贫标准是贫困发生率低于2%(西部地区为3%),根据第三方评估及国务院扶贫办的核定,井冈山的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13.8%降至今年初的1.6%。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农村地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在这轮精准扶贫中率先脱贫具有特殊深意。2016年2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井冈山考察时提出“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一年后井冈山发挥革命老区的榜样作用,如期率先脱贫“摘帽”。同时,2017年也恰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假贫困踢出去,真贫困“保起来”

其实,这次脱贫是井冈山的第二次“摘帽”。

地处湘赣交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史上就是山瘠民贫之地,其行政建制可以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井冈山特别区。1981年,井冈山县成立后就是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已改为县级市的井冈山宣布脱贫,那次也是“率先”。

不过,随着2000年与宁冈县合并,井冈山又开始“返贫”。由于宁冈在合并前是贫困县,合并后新的井冈山市经过努力,又戴回了“帽子”。

如今在井冈山1297.5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居住着16.8万人口,2016年全市财政收入7.39亿,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率位居江西中等偏上。“精准扶贫”启动时,全市的贫困率是13.8%,106个行政村中有35个是省定贫困村,其中就包括“红军村”坝上。

坝上地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茅坪,位于毛泽东曾居住和办公的八角楼往东6公里处。村里80%家庭都走出过红军,包括袁文才、李筱甫等人,袁文才原是井冈山地区武装首领,后成为红军高级指挥员,他的副手李筱甫被收编后当了红四军军需处处长。

连绵的青山脚下,生活着坝上村的163户636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36户,贫困人口92人,经过3年精准扶贫,尚有2户3人没有脱贫。

在坝上村能感受到,一个老区在战火熄灭多年之后为强化“红色印记”所作的努力。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村广播室都会循环播放5首红歌,6月16日11点左右,村庄上空飘起了红歌《映山红》的歌声,接着又播了《十送红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八角楼的灯光》《红军阿哥你不要走》。

沿着蜿蜒小路进村,一块刻有“李筱甫送白马”的纪念碑边,住着已经脱贫的肖富民一家。64岁的他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婚后,他和老伴、女儿共同生活,2013年女儿被诊断患有尿毒症之后,日子一落千丈,欠债数万元。

“快走投无路时,赶上了精准扶贫。”肖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