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药品短缺背后招标“骨折价”,药企“求废标”

尽管对招标降价有心理准备,但惨烈程度仍超出业界承受能力。“从九折、七折、五折到一折,专家建议价低得可怕。”相当一批企业面对“骨折价”,选择了无奈接受。

责任编辑:何海宁

(农健/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31日《南方周末》)

尽管对招标降价有心理准备,但惨烈程度仍超出业界承受能力。“从九折、七折、五折到一折,专家建议价低得可怕。”相当一批企业面对“骨折价”,选择了无奈接受。

耿鸿武觉得,政府招标限价的考量是药价虚高,是要减轻医疗机构和普通公众的负担,愿望和出发点是良好的。虽然确实有一部分企业因为中标压价导致利润缩减、经营困难,但从药价的整体水平来看,确实存在虚高,“国家的判断没错”。

在国外,有专门做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机构,不仅有医学、药学专家,还包括经济学、财务、伦理学方面的专家。综合考虑临床疗效、生产成本、伦理社会学效应,形成比较合理的药品价格。

抗菌药诺氟沙星胶囊、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复方丹参滴丸、扁桃体发炎常用的阿莫西林颗粒、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2017年8月16日,这些为人熟知的药名,齐刷刷出现在了一张“药品短缺”清单上。

212种短缺药品,全都由四川省内的医疗机构反馈上报,四川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向药企发出调查问卷,试图弄清短缺原因。

这已非地方第一次出现药品短缺。另一境况却是,今年以来药企现弃标潮,主动停止药品供货。

就在一天之前,内蒙古、湖北两地的药械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公告,前者2017年前7个月,27家药品生产企业(代理企业)提出取消挂网资格申请,共涉及55个药品;后者则有69个药品拟撤销挂网。

而在此之前的6月27日,四川对企业主动申请撤网的424个品规(即药品规格,如剂型、剂量大小)药品予以撤销挂网。同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也发布了公告。

企业辛苦中标而后弃标,听上去匪夷所思。内蒙古官方解释是“原料上涨、生产线改造、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许多药品停止生产”。

但情况似乎并不这么简单。而更应引起注意的是,企业撤标所涉及的药品,很多都属于常见药、低价药。

议价频现“骨折价”

“竞品太多,没什么销量,所以提出了弃标申请。”一家上市公司招投标总监张毅(化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以前该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的T胶囊(应企业要求,用代称)参加了内蒙古的低价药挂网采购,以每盒7元的价格中标。眼看竞争激烈,销量很少,公司决定停产。

“只要公司明确停产,销售部门明确不再销售,走弃标会签程序即可。”张毅回忆,黑名单是弃标考虑的首要因素——按照规定,如果终端有采购而公司无法供货,该产品可能会被列入黑名单。为了避免入黑名单进而影响公司其他中标产品销售,公司最终决定弃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