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药典:半世纪春秋,再临新版编修

为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新版药典将会适度增加品种。但也会逐步完善药品标准淘汰机制,做到“有进有出”。

责任编辑:何海宁

1963年版国家药典。(南方周末记者 袁端端/图)

“一个药,在药典上的记录可能只有一百来字,但背后的工作却不可想象。”

“新版药典预收载品种6400个,增订800个。”张伟介绍,为了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新版药典将会适度增加品种。但也会逐步完善药品标准淘汰机制,做到“有进有出”。

2020年版药典的中药部分提出了一个宏伟又艰巨的目标——中药标准继续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在中药鉴别、含量测定、安全性控制等方面,我们要将长期积累的质控经验和成果,主导国际在中药质量控制的话语权。”

在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一处居民区里,有栋不起眼的六层办公楼,隐藏着守护近14亿中国人用药标准的国家药典委员会,这个自1950年成立的机构几乎与新中国同龄。

2017年8月29日,这个走过大半个世纪的机构完成了新一轮换届。第十届药典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向药典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感谢信后,将十一届主任委员的职位交给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此外,副局长吴浈任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任副主任委员。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颁布实施十版药典,药品标准从无到有、收载品种从少到多、标准水平从低到高,对提高我国药品质量水平、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毕井泉为新一届委员代表颁发聘书后讲话。

一笔一划写成

距今两千多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但鲜有人知道,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的《新修本草》是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过去做药是为了皇帝,现在做药是为了公众。”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笑着说,从本草学、药物学以及处方集的编著演化而来的药典,现在不仅在临床用药上予以指导,更是制定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而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法律依据。

在药典会办公楼一层,有间档案馆,记录着中国药典的变迁史。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阎秀琳1983年便加入药典会,三十多年的药典整理工作让她对我国药典历史如数家珍:1950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届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制定修订,并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