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穿出去,谁知道这是汉服?” 穿汉服的年轻人

过去十年,汉服所承载的民族符号意味逐渐淡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视觉消费品。

责任编辑:朱晓佳 邢人俨

徐娇是汉服爱好者。最近几年,她经常把中国汉服穿上综艺节目和公开活动。图为徐娇与方文山在2013年上海电影节。(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7日《南方周末》)

第一次穿汉服出门时,受到行人注目,舒宇害羞地加快脚步。如今再出门,已经会有路人认出舒宇身上的汉服。

过去十年,汉服所承载的民族符号意味逐渐淡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视觉消费品。

欧洲的电影节红毯上,终于出现了中国传统“汉服”的影子。

2017年8月31日,演员徐娇穿着一袭长裙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裙子的领口,是中国传统汉服标志性的右衽交领。

这不是一件真正的汉服,但融入了地道的汉服元素。

徐娇是汉服爱好者,最近几年,她曾经把圆领袍、齐胸襦裙等中国汉服穿上综艺节目和公开活动。其中最知名的一套,是她2013年参加上海电影节穿的曲裾。

当时,徐娇曾问汉服设计师月怀玉,走红毯穿什么好看。月怀玉的建议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曲裾,这是一种衣裳连为一体的服装,上身右衽交领,下身由衣服的长襟环绕围成。

徐娇果然穿着月怀玉设计的曲裾走了红毯。在红色布料上,月怀玉绣上了国画的白梅,把这件曲裾命名为“一剪梅”。

月怀玉专职设计汉服,已经整整十年,早在2008年,她一年就能卖出3000件汉服。

最初的购买者,是一些北京高校的学生社团,用于民乐演出等活动。近几年,学西洋乐器的人也来光顾,穿汉服弹钢琴、拉小提琴。一个日本女孩隔一段时间到月怀玉这儿买一套。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顾客也有。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舒宇,是学校汉服社的社长。舒宇上大学后开始着迷于汉服,每逢花朝节、上巳节、清明、端午、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她会和其他社员一起,穿着各种不同朝代的汉服举行“雅集”(聚会)。

第一次穿汉服出门时,受到行人注目,舒宇害羞地加快脚步。如今再出门,已经会有路人认出舒宇穿的汉服。

从销量来看,汉服最受欢迎的地区,除了北京、广东和江浙沪地区等网购大省,还有历史底蕴较深厚的四川。女装的销量,是男装的两到三倍。

博物馆量错了

2005年上大学的时候,春梅狐狸第一次知道了汉服的存在。当时她浏览的,是名叫“汉网”的汉族复兴论坛,汉服是其中非常热闹的一个板块。

发起汉服运动的主力,是一些意见领袖,其中有许多海外华人。“他们希望中国有一个符号可以向外推广。过去的瓷陶也好,唐装也好,这些符号他们都不是很满意。”春梅狐狸回忆,汉服成了大家的新选择,并通过海内外媒体积极宣扬。几年后,“汉网”因故关停,从此为汉服痴迷的人却多了起来。

春梅狐狸如今回想起来,2005年时,汉服还很少有完全符合古代形制的。

“主要问题是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