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对话汉学家 我怎么能保证现在写的比以前更好呢?

作家应该认真聆听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意见。

责任编辑:朱又可

2017年8月23日,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莫言与三十国汉学家对话。此活动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周佳榕/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14日《南方周末》)

作家会受到社会快速变化的影响

莫言:昨天这个时候我还在老家高密,傍晚就到了北京。记得当年我要从高密回到北京,需要十几个小时,现在只要四个小时,明年据说只要三个小时了。中国发展得很快,社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作家,作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反映者,毫无疑问,会受到社会快速变化的影响。这次我在我的故乡写了几个短篇小说,最长的一篇一万多字,其他的大都是五六千字。大家很快就会在《人民文学》《收获》杂志上看到。这是我最近五年来第一次比较集中地发表作品。这次重新拿起笔来写小说,感觉到有很多非常新的想法。有一个比较的视角始终存在,因为生活变化了、人变化了,过去我作品里面描写的很多人物形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一批年轻人、一批具有时代感的年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乡村、城市以及各个领域的舞台上,这给我们作家的创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丰富的、多样性的创作资源。

白罗米(罗马尼亚):到目前为止,我翻译过《天堂蒜薹之歌》《酒国》等,后面我还要继续翻译,包括会选择翻译短篇小说。我从去年开始选择翻译您的短篇小说,有十几篇,当编辑让我选择时,我觉得太多太多,很难选择,怎么才能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有八十年代写的,有九十年代写的。我知道莫言老师非常重视“变化”这个概念,不仅是人的变化,还有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变化。刚开始写文学作品,包括之前的短篇小说和以后写的短篇小说,您觉得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您的兴趣集中在哪些方面?

莫言:我最早的短篇小说,多数都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比如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情,里边有自己的影子,里边也有自己亲人的事迹。后来写得越来越多了,个人所经历的故事都写完之后,就需要作家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将别人的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的能力。而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这个时候听到的故事,从报刊上看到的故事,甚至在出国旅游访问时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变成小说的、尤其是短篇小说的素材。一个作家要不断写作下去,最早所使用的资源肯定是跟个人经验有关,但是个人经验很快就被耗尽,耗尽以后就需要作家不断地开拓生活面,以更加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从而使自己的创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现象。所以我想,我早期作品和后来作品的区别可能就在这个地方。早期可能从作品里找到一个小男孩儿,那就是我或者是我的影子。后来我的很多小说里面就没有这个男孩的形象了。

如果你要从诸多短篇小说中选择出一本,比较有困难的话,待会儿留个邮箱,我可以帮助你选择。你有我的电话或者邮箱吗?

白罗米:没有。我之前看过一个国家的记者采访您,我不记得是哪个国家。您说过这么一句话:译者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没有找您,这说明他不是一个好译者。所以我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好译者。(莫言笑)我虽然不是一个好译者,但是我所翻译的一些书,还有我的同事所翻译的一些书,都特别受欢迎。我们这儿有人开创了一个莫言分析俱乐部,他们都谈到你的创作。我们虽然不是好译者,但是希望通过您的帮助,成为一个好译者。

莫言:这里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