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欧洲的现代价值——对话德国汉学家卜松山

孔子说,仁者爱人。李泽厚解释说仁的核心,就是根源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得到父母的慈爱。然后把这个感觉扩大到别人

责任编辑:陈斌

卜松山教授(左)与李泽厚(中)在夏威夷。卜松山是李泽厚《美的历程》一书的德文译者。(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9月14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反思欧洲的现代价值 对话汉学家、特里尔大学卜松山教授》)

孔子说,仁者爱人。李泽厚解释说仁的核心,就是根源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得到父母的慈爱。然后把这个感觉扩大到别人……

我比较喜欢中庸之道,这不仅是孔子的思想,也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卜松山(Karl-Heinz Pohl),德国著名汉学家。1945年生于德国。先后任教于德国图宾根大学、特里尔大学。著有《全球化语境里的中国思想》《与中国作跨文化对话》《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一位德国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等学术专著。不久前,卜松山教授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做完学术演讲后,南方周末评论员戴志勇对其进行了专访。限于篇幅,本期刊登对欧洲现代价值进行反思的部分,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由禅入儒的思想历程

南方周末:你研习中国传统40年,大致的历程是怎样的?

卜松山:最早是从禅宗开始,也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我父母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我到现在也是,但现在我的思想内容包括儒释道在内。中国文化传统里,儒、道、佛不是冲突的,而是互补融合的。这是我学习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收获。我最喜欢苏东坡,对我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人。在他的生活里,儒释道融合在一起,分不开。

我最早对禅宗发生兴趣,后来发现,禅宗不仅是日本来的,也跟中国的道家思想有关,是融合在一起的。随着年岁增加,我又越来越对儒学感兴趣。

南方周末:什么时候开始对儒家感兴趣?

卜松山:在图宾根大学当教授时,1987年,就对儒家感兴趣。我个人的经验与很多中国传统思想家的历程一样,比如二程、朱熹、熊十力,都是先受到佛教的影响,后来越来越认同儒家思想。我本来不知道他们的经验,后来发现跟我的经验差不多。

南方周末:你在《与中国做跨文化对话》一书里提到天人合一、仁、一套修身的方法等等,认为这些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并可以给“整个人类在人道主义原则下的和睦共处”带来有益启发。从1990年代到现在,你对儒家精神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卜松山:我开始搞汉学是1970年代。我们都学到了新文化运动时代的思想,认为儒家思想是坏的,对现代中国没什么作用,对妇女压制,夫权、父权等等。我在多伦多看杜维明的东西,首次发现儒家思想正面的内容。

现代欧洲人的价值危机

南方周末:2014年我们刊发过杜维明先生在中山大学的一个演讲,《什么是精神人文主义》,他认为儒家有宗教性,超越了西方近代以来的世俗人文主义,你认可这种儒家的超越性吗?

卜松山: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我认为没有,儒家着重于人和人的关系。

南方周末:但你讲天人关系?

卜松山:对,我今天的演讲也用了“天何言哉”那段话,孔子的思想里有很明显的天的维度,虽然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但孟子很喜欢讲天,《中庸》也讲天。所以我与安乐哲的看法不同,他认为中国人的思想没有超越,但我认为有,当然与西方的超越不一样。很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