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海舟为何公开反对甲午战争?

胜海舟去世后的那半个世纪里日本走过的道路,似乎证明了他对国际局势和东亚的分析是颇有先见之明的。

责任编辑:刘小磊

“邂逅”胜海舟

最近看到有不少人写明治维新,感觉很多国人对这个决定日本近代命运的关键时刻兴趣不浅,这也许是因为写此类文章的作者们洞察到明治维新跟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有某种类似性吧。当然,国人关注明治维新绝非始自今日,清末以来就有很多中国学人和政治家关注扶桑的这一历史巨变,黄遵宪应该算是最早向国人全面介绍明治维新的了,他的《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至今还有研读的价值,后来的康梁变法明显受到明治维新影响。

笔者不是专门研究日本史的,不敢乱说明治维新有何重大意义,在这里只想聊聊一位跟明治维新大有关系的日本政治家,他就是让日本避免了一场内战、顺利走上维新道路的大功臣,也是日本海军创始人的胜海舟(1823-1899)。

跟李鸿章交过朋友的另类明治元勋胜海舟(资料图/图)

在日本坊间各种关于他的书籍不时可见,战后日本一共出版过两部《胜海舟全集》,前几年筑摩书房不怕亏本,出版了一本近千页的精装本胜海舟传记,说明这位活跃于江户幕府末年、明治初期的政治家至今还没有被他的同胞们忘记。

说到日本近代以来的政治家,坦白地讲,由于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种种恩怨,国人喜欢的很少。明治维新的那些元勋们,在日本当然都是英雄人物,而我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那位伊藤博文了吧,但由于甲午战争等缘故,对他有好感的中国人大概不会有很多。戴季陶和蒋百里的著作里出现过一些日本政治家的名字,尤其在戴季陶的《日本论》里,有不少对日本政治家的评语。戴季陶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兼翻译,曾亲临许多会谈现场,他的观察和评论有第一手的价值,这也是他的这本著作至今仍有读头的原因之一吧。不过笔者要在本文中写的胜海舟,据我管见,中国现代史上政军两界最了不起的日本通似乎未怎么提及过,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在国人中可以说是罕有其匹的知堂,好像也没有谈到过他。笔者不是有意要写冷门人物以吸引眼球,而是多年前因缘凑泊读了点他的书,觉得此人实在值得一写。其实到目前为止,国内学界也有过一些写胜海舟的论文,对他有褒有贬,不过恕我直言,觉得不太过瘾,或是理解不到位,所以索性不揣浅陋自己来写一篇献丑了。

胜海舟《冰川清话》中有大量关于中国的内容(资料图/图)

那是十多年前,在闲逛东京池袋的一家旧书店时,看到讲谈社出版的学术文库本《冰川清话》,封面上写着作者胜海舟,两位编者都是讲谈社版《胜海舟全集》的编者,一位是写过关于夏目漱石的杰出评论的著名评论家江藤淳,另一位就是最新传记作者松浦玲。胜海舟的大名当然早就听说过,但毕竟没怎么读过,于是拿起书来随手翻了翻,看到目录里竟有好些关于中国的词条,没读几段就觉得见解非常锐利痛快,于是立刻就买下了还很新的旧书。接下来的那几天一坐进轻轨就开读《冰川清话》,没有多少天就读完了,王季重在《世说新语序》里说的“若见珍错小品,则啖之唯恐其不继也”,正是如此感觉。

贫寒武士出身

胜海舟于1823年出身于一个武士家庭,跟曾国藩的大弟子李鸿章同岁。父亲胜小吉是武士中的旗本,虽然地位很低,也没有儿子名气大,但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名字。他写的《梦醉独言》,目的是为了让子孙不要学自己的样子,仿佛是忏悔录了。

在幕府末年胜海舟是站在开明知识分子的最前列的(资料图/图)

出生于江户幕府即将落幕的时代,西方列强觊觎东方,胜海舟的人生注定不会安逸。十几岁时,他就去习禅学剑,随着年龄增长,知道世界发生了大变化,不能再因循守旧靠什么儒家的学问去保卫日本了,于是就去学习“兰学”—-就是西方的学问。江户时代对跟西方的交通贸易除了荷兰以外都大加限制,日本读书人大都通过荷兰了解西方文明,所以西方文明也就被称为兰学了。胜海舟说,他的一位老师告诫他,要救日本,唯有学习兰学才是正途,这对他的影响很大。当然他学的西学主要偏重地理和军事等实学。胜海舟年轻时贫穷,买不起书,手抄过日语荷兰语词典。求知欲被点燃后,西书汉籍日本书都读。平仄虽然不怎么地道,也能写汉诗。用编者松浦玲的话来说,在幕府末年胜海舟是站在开明知识分子的最前列的。

胜海舟曾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