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老师的成功学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成功学书籍还会不断出版,成功学大师也会继续演讲。不过,人们终有一天会回归真实的。

责任编辑:刘小磊

特朗普在他主持的电视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中,有一句台词:“你被刷下了!”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

2016年11月9日,特朗普当选为美国第45任总统。特朗普的对手希拉里在十个月后出版的回忆录《何以至此(What happened)》中说:“我没有想过我会输。克林顿、奥巴马都没有想过我会输。”相对于很多人,我较为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不只因为我置身局外。在我看来,一位“成功学大师”当选为总统并非偶然。

最成功的成功学大师

读者想必知道,特朗普在入主白宫前是个有钱的生意人。知名财经网站“投资百科(Investopedia)”将他的净资产计为39亿美元,虽然这比特朗普自称的身家100亿美元少了一多半。他名下的公司提供多种服务,除了房地产和酒店业,还涉及旅游业、餐饮业、赌场和高尔夫球场。同飘柔和耐克一样,“特朗普”本身就是一个商业品牌,贴有这个商标的产品遍及服装首饰和家具床垫。有一种纯净水也冠名“特朗普”。

这位营销高手卖得最好的商品则是他本人。特朗普迄今共出版过19本书,除了一本小说和三本政论,有八本教人致富的财经类读物,还有七本提供人生建议的励志类书籍。后两类都可以归入所谓的“成功学”,其中几种已被译为中文。1987年底,41岁的特朗普推出了他的第一部自传性作品《做生意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此书行销一百万册,稳居《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一年时间,其中有13周名列榜首。一炮走红后,特朗普相继出版了多部成功学著作,包括《高处也胜寒(Surviving at the Top)》、《一路向上(The Way to the Top)》和《如何发家(How to Build a Fortune)》。

2003年,特朗普进一步利用视听媒体,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携手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开播了一场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在每一期节目中,十几位候选者由特朗普面试,竞争某个高薪职位。特朗普不仅提供建议,也评判选手表现,在美国观众面前扮演了主宰他人命运的角色。节目播出后吸引了大量观众,其中一句台词“你被刷下了(You are fired)”成了他最有名的用语。

与此同时,特朗普将成功学发展成了一项产业,开办了以自己命名的大学。所谓“大学”,其实是一家培训公司,提供理财和创业等方面的“知识付费”服务。在促销广告中,这位富豪宣称:“在特朗普大学,我们教你成功。这里就是要做到这点——成功。它会发生在你身上。”以“特朗普大学”为名,他推出了一系列成功学课程、书籍和视听产品。因为冒充大学,特朗普还被纽约总检察官告了一状,控诉他做虚假广告。在吃了多起官司后,这家公司已经不再使用“大学”字样,改名为“特朗普企业家计划”。

据英国作家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考证,19世纪初,成功学书籍就开始出现在书市上,它们讲述快速致富和打入上层的传奇故事。这类图书内容近似,却畅销不衰。中国读者也很熟悉它们,1980年代“卡耐基”系列丛书就曾行销全国,国内大一些的书店都设有“励志类”专架。特朗普并不是成功学作家中销量最高的一位,却是他们当中最“成功”的一位。

成功学大师首先需要取得某个领域的成功,才有资格向别人推销成功之法,说明“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依此而论,没有哪位同行的资历能与特朗普相比,他有部畅销书的副标题就叫“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家帮你制定成功计划”。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后,特朗普的人气暴涨,成为很多美国人心中的偶像,据说近几年他每场演说的出场费高达45万美元。2015年6月,特朗普宣布参与总统竞选。他在竞选演说上高喊:“我们需要一位撰写了《做生意的艺术》的总统!”成功学大师不见得能当好总统,不过总统身份一定会帮助特朗普大卖“成功”。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总统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特朗普的写作风格

除了少量优秀作品,大部分成功学书籍都是不值一读的抄袭之作。读者可能会问“你怎么知道的?”说来惭愧,我曾给书商打过两年工,亲自编写过教人发财的畅销书,那时我还是个穷学生。很快我就明白成功学是怎么回事儿了。就像黑作坊的员工不吃自己加工的食品,我后来也没有读过成功学方面的书,直到特朗普当上总统。

大多数成功学作家都将读者设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受众,因此他们只会讲一些浅显的经营或处世道理,辅以名人名言和简单案例。以2006年出版的《和特朗普从头学(Trump 101)》为例,此书使用的词汇数量很少,基本都是英语中的高频词,我估计美国的小学生都能读懂。全书正文仅有171页,却有33章之多,每章内容只有薄薄几页。其中的例证几乎都在讲述特朗普的丰功伟绩,而且不会提供多少细节。他的大部分成功学著作都类似这种模式。

特朗普的成功学“著作”多达十几种,上面是国内引进的三种。(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在第三章“大就是好(Bigger is better)”中,特朗普以一句豪言开篇:“我喜欢到达星辰的高度,也希望我的项目同样如此。”他说自己正在新泽西州建造两幢当地最高的居民楼,楼上住户可以俯瞰曼哈顿的天际线。“这两幢楼也许不会接近星星,但住户会认为他们活在天上!”至于为什么选择新泽西,“我擅长预测趋势,泽西城有着美好的前景……否则我不会跑到那儿。”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这是一则房地产广告。

这章接着提出一条建议:“你应该摸索如何使你接触每样事物更大、更好、更显眼、更刺激。”下文以格言引用的方式重复了这句话:“如果你准备思考,就该同时往大了想。”后面一小节的标题是“往大了想从你的头脑开始”,这显然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谁会从脚后跟开始呢?下一页又提出建议:“跟往事学习,但不要停留在那里,浪费时间。”作者继而重复道:“当你寻找那些有助于达到目前和未来目标的途径时,别关注老问题。”整本书充斥着这类贫乏的说教,除了对作者的浅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外,读完基本没有什么收获。

有人以为特朗普的浅薄是一种高明的表演——人家其实深谋远虑。他们把这位成功学大师想复杂了。特朗普一般会雇佣代笔人完成一本书的全部或部分章节,《做生意的艺术》即出自作家史华兹(Tony Schwartz)之手。2016年,史华兹接受《纽约客》采访,称特朗普难以专注地反思一件事,毫无城府可言。他曾要求特朗普回忆往事,即使坐下来几分钟,这位地产大亨都会变得不耐烦,“就像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教室里”。

尽管特朗普的成功学也强调学习知识,他对电视的热爱远胜于书本。他身边的亲友透露,特朗普甚至连一本书的标题都懒得看。与特朗普共处的18个月中,史华兹从未见他在书桌、办公室或公寓内摆放过书籍,他甚至怀疑成年后的特朗普是否完整地读过一本书。由于缺乏长时间的注意力,特朗普的“肤浅学识和平庸无知”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他为何主要通过电视接受信息——听话比认字容易多了。

在通读了2212页特朗普的作品后,《华盛顿邮报》的编辑罗扎达(Carlos Lozada)记下了他的读后感:“我遭遇了这样一个世界:吹嘘就像呼吸,侮辱就像谈天,重复和矛盾就是标准,报复和不安随时爆发。”有些读者也许认为,特朗普拥有金钱、美女、名声和权力,一定是世界上最快乐的男人。事实恐怕恰恰相反。在《大西洋月刊》刊发的一篇文章中,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麦克亚当斯(Dan P. McAdams)将特朗普的性格判定为“极高的外向性和极低的亲和力”。他容易被激怒,报复心也极强,具有自负和自卑的两面心理。“……特朗普的魅力背后隐藏着愤怒。他的政治演说中渗透着怨气。”

“明显的自恋”

特朗普何以成为成功学大师?我们先从供给一侧来看。通常人们只会看到群众向大师膜拜,而忽视了大师也需要群众关注。我们都需要他人的关爱和承认,自恋狂的这种欲望则达到了变态的地步。他们对要求他人承认的价值,远超过自己真实的价值。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特朗普的个性中含有“明显的自恋”,是这类人格的典型代表。不止此也,还有35位精神病专家联名写公开信,说特朗普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最明显的特征,在于他们离开别人的关注就难以生活。《做生意的艺术》将特朗普的生活描述为不是在会客就是在打电话,今天还可以加上发推特。《和特朗普从头学》插入了多则作者的日记,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日常生活确实如此。与其说他的作品传授成功之道,不如说是在吹捧自我。他曾在曼哈顿40街做过一笔成功的房地产生意,单单此事在一本书中就被提到了五次,在其他书中也被反复提及。特朗普为吹嘘自己,会不吝笔墨地夸大事实。例如,他曾宣称自己的商业品牌等无形资产价值33亿美元,而《福布斯》杂志的估价仅有2.53亿美元。特朗普自己也承认:“我做宣传的最后一把钥匙就是虚张声势。”

自恋狂的自我炫耀往往透露出其内心的空虚和不安。当受到质疑和批评时,特朗普便耿耿于怀,恨不得立即报复。他将世界上的人分作两类,一类是“赢家(上流社会的人们)”,一类是“输家(中下层的老百姓)”。特朗普表面上喜欢赢家,他只在乎他们能给他带来的利益或光环。他和输家在一起时才会感到自在和愉快。在一次演讲中,特朗普坦白说:“我不得不告诉你们,我爱输家,因为他们让我感觉自己那么好。”他在输家中不仅找到了消费者,也吸引了大批粉丝。

既然特朗普出书的动力在于满足自恋狂的癖好,而没有透露真正的生意经,此人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相信特朗普是个成功者,我则认为他的人生从未真正成功过。有些读者恐怕要跳起来了:“一个娶了模特老婆、身家数十亿、当上美国总统的人,还不算成功吗?”就像特朗普书中描绘的那样,成功学大师首先会给你灌输他们眼中的“成功者”形象,即想方设法混进上流社会的人们。你一旦接受了这种地位标准,就落入了他们的圈套。

让我们看看成功者的另一个常见的定义——某一领域干得最出色的人。我们大都认为奥运会冠军是成功者,因为他们比其他选手竞技水平更高。根据这个定义,特朗普算不上成功者,至少不算很成功。他起点比别人高,生下来就是富二代,其父是纽约有名的房地产商人。特朗普只要保持每年5%左右的增值速度,四十多年下来就可以将父亲的家业扩张十倍。乔布斯等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将自己手上的资产翻了成百上千倍,他们才是顶尖的商界精英。何况,特朗普并非每次都能瞅准投资机会,他一生曾四次接近破产边缘,最惨的时候个人负债接近十亿美元。银行因为担心巨额损失才没有没收他的资产,反倒还帮助他度过了危机。

即使特朗普有些经商才干,从上任十个月的表现来看,他很可能会以最不称职的美国总统载入史册。他缺乏起码的行政和外交经验,白宫的内斗丑闻接连不断,总统班底已经换了一茬人。早在1987年的一次采访中,特朗普就表示了对追求总统职位的兴奋,可他并不会用心做好这份工作。美国政治学家福山在接受采访时说:“诚实地说,我在政治生活中从没有遇到过任何个性(像特朗普)这样不适合担任总统的人了。”既然许多媒体在大选前已经揭示了他的人格缺陷,为何半数美国选民还将选票投给他?

成功学的消费者

特朗普当选后,媒体刊登过多篇分析文章。有人说民意调查错了,有人说民主党错了,还有人说民主制度错了。这里我不想重复那些论调,只想指出一点:有些选民需要特朗普,就像有些读者需要成功学书籍,两者具有类似的心理机制。正如美国记者奥布赖恩(Timothy O’Brien)所说:“(特朗普的)畅销书、电视节目和竞选活动一脉相承。”

虽然有人抱怨“阶层固化”,当今世界的社会流动率比以往还是高了很多。人们的身份变动不居,或是抱有向上攀爬的希求,或是怀着不进则退的忧虑。媒体上的名人报道,亲戚朋友的升职加薪都会引起我们的身份焦虑。早在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就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他在《论美国的民主》中专门讨论了“为什么美国人身在幸福之中还心神不安”,并发现了成功学的需求来源:“物质享乐的爱好和改变地位的自由相结合……,人心就会变得更加躁动不安。人人都想时常改变他们的行为,唯恐找不到获得幸福的最佳捷径。”

成功学的作用就在于缓解现代人的身份焦虑,而不是帮助他们真正成功。那些急于向上流动的人们对自己的地位尤其感到焦虑,他们羡慕并模仿上层人物的生活方式,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其中一员。成功学大师便以江湖郎中的口吻,向这些读者兜售地位跃升的“灵丹妙药”。他们通过半真半假的方式建立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形象,而后就以一些浅显的经商或处世道理,忽悠那些读书不多又想出人头地的群众。

这种营销策略也可以服务于追逐权力的游戏,特朗普只需要将针对个人的成功学转化为针对国家的政策口号——“让美国再次强大”。他很早就有意参选总统,可赢得半数选民并非易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的国家,多数国民不会追随主张极端政策的候选人,或是将领袖职位交给一个毫无从政经历的新手。然而,当经济衰退或社会分裂时,处于绝望之中的群众就变得像急于改变地位的人们,对自己的现状感到非常焦虑。他们担心自己地位不保,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受到外界影响。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们会饥不择食地将选票送给打破局面的人,即使此人看上去并不靠谱。特朗普的自恋个性加上他的浅薄作风,使他比其他候选人更容易吸引那些不得志的中下层选民,其中一部分就是他的读者。

特朗普之所以能够掌权,也许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特朗普。我们都太看重外在的成就和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愉悦。你在旅游时想放下一切欣赏美景,还是惦记着拍些照片发到微信上?你会选择加班至午夜,以便多挣些薪水买名车,还是找份朝九晚五的普通工作,给自己多留点时间锻炼身体?你愿意为了升职巴结上司,还是甘于守成淡泊处事?面对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每个人会有不同取舍。这里我只想提醒读者,成功不只有一种定义。

为特朗普代笔并赚到一大笔稿酬后,史华兹过得并不开心。他接受采访时说:“我深感后悔,是我将特朗普呈现为超出他真实形象的光鲜模样,并给他带来更广泛的关注。”史华兹将从《做生意的艺术》中得到的部分版税捐给了几家慈善机构,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他在后来的作品中坦陈,与特朗普共事的经历让他感到“内心被咬噬般的空虚”,于是去寻求“更持久、本质和真实的事物”。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成功学书籍还会不断出版,成功学大师也会继续演讲。不过,人们终有一天会回归真实的。

网络编辑:周凡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