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笑星

此时被人们视为笑星的,已经不像两汉以来的笑星都具有笑话的创作能力,而是偏重于表演类型的了。

责任编辑:朱又可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18日《南方周末》)

王学泰先生不幸于2018年1月12日在北京去世,这是他为南方周末开设的“笑话史”专栏的最后一篇文章,未料成绝响。兹发表以为悼念

笑星历代都有,有的还是名震古今的,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与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只是统治者的玩弄对象,以及民众对他们的忽略有关。

古往今来的正史中只有司马迁的《史记》关注到艺人,并为他们立传——《滑稽列传》。我们由此知道了齐国的淳于髡、楚国的优孟、秦国的优旃。后来班固又为之补了先秦的魏文侯时的西门豹、汉武帝时的郭舍人、东方朔。这里除了郭舍人之外皆非优人,不能仅靠性格的滑稽而入《滑稽列传》。

可惜司马迁这种秉笔直书的精神在后世史学中消失了许多,《史记》对于各个阶层代表人物务在求全的搜罗精神更是消失殆尽,使得许多滑稽人物失载,这样,我们研究笑星史时这成为一个障碍。

当然不见于正史,而在零星记载中,特别是宋代及宋代以后出现的笔记小说,比较喜欢记录当时出名的笑星。从中我们会了解到古代笑星的为人、品质。

十多年前,我还没有退休的时候,我们社科院同时收了一批日本的研究生来进修。其中有位年龄较大、较成熟的,他原先工作地点是日本内阁防务厅,我们给他起了个绰号“防务厅长官”。“防务厅长官”为人活泼,好说好笑,三十多岁的人了,老爱与人开儿童式的玩笑。他为人很好学,见人就问问题。有一次他见到我说:“王老师,山东人爱吃煎饼,我考证出来了,清初的蒲松龄就写了《煎饼赋》,可见那时就有煎饼了。过去我只知道山东人喜欢煎饼,但不知来历。这回可弄清楚了。”我说差远了,北齐时期,有人就说到煎饼,比蒲松龄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