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个“景德镇”

斯托克的瓷土里藏着半个世纪以来英国陶瓷的兴衰故事。

责任编辑:聂寒非

今天一走出斯托克的火车站,就能看到“英国瓷器之父”约书亚·韦奇伍德拿着瓷罐的雕像。正是韦奇伍德把斯托克从一个粗制的泥胎变成一件精美的瓷器。(嘉月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斯托克的瓷土里藏着半个世纪以来英国陶瓷的兴衰故事。

2016年1月至今,虽然斯托克所属的斯塔福德郡出口中国的瓷器不到600万英镑,但总体趋势在不断增加。斯托克人也在努力将前往温莎城堡和牛津剑桥的中国游客吸引到这个与中国颇有渊源的小城来。

英国有个“景德镇”,那是英格兰中部、特伦河畔的斯托克。历史上,斯托克地区是英国陶瓷业的中心。现在,斯托克人每看到一个盘子,都要情不自禁要翻转过来,看看是否是家乡所产。

200年前的斯托克是世界的陶瓷工厂。那时来到这里,你鼻子里一定灌满了煤烟,脚下是早被压出车辙深印的煤渣,马车从你身旁穿过,要赶到瓷窑外去排队,等着将那新出炉、打有斯托克各个瓷厂标志的瓷盘、瓷杯送到运河边,最终端上欧洲人的餐桌。

今天的斯托克早没有了当年的盛况。和其它英国北部“锈带”上的工业城市一样,斯托克衰落了。市区商业街上,下午四点就有不少店铺打烊,媒体频频报道当地无人居住的“鬼屋”,一些“老字号”瓷厂也难以为继,关门歇业,有的干脆转为陶瓷博物馆。

斯托克已沦为英国发展最乏力的城市之一,失业激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下降。在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中,对现状不满的斯托克人选择“脱欧”,这里成了全英“脱欧”票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

斯托克的瓷土里藏着半个世纪以来英国陶瓷的兴衰故事。

“像明朝花瓶一样稀少”

得以一窥中国瓷器真容的英国皇室与贵族为之疯狂,竞相收藏,既用作餐饮器皿,也用作室内装饰。拥有一件被称为“白色黄金”的中国瓷器成了身份与品位的象征。

斯托克位于英格兰地理中心,自古大道通衢,工匠云集。它由六个独立的小镇合并而成,每个小镇都以制陶知名。斯托克成为英国的陶瓷中心,是因为这里产煤,煤炭也伴生盐类矿物,可以用于制釉,因此斯托克很早就有制陶传统,窑火不灭。

17世纪初,制陶就已成了斯托克的全部逻辑。那里形成了细致的产业分工,有专业的运煤人,有专门培养制陶匠的学校,整个地区仿佛就是为了制陶而存在与运行。在斯托克的档案馆里翻找几百年来的当地报纸,上面始终刊有欧洲瓷厂来这里招聘匠人的广告。在这个陶瓷之乡,从韦奇伍德到斯波德,从明顿到道尔顿,各种享誉世界的陶瓷品牌层出不穷。

斯托克的制陶工艺日臻成熟时,正逢地理大发现后、英国航海事业大发展。就在斯托克兴起前几十年,英国的德雷克爵士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环球航行,英国航海家哈德逊也开始在北美探险。从1600年起,斯托克的陶器随着英国的三桅杆帆船流向全球,特别是欧洲、美洲、大洋洲。

但斯托克真正开始勃兴却是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