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技术评估“中国方案”启动 “关键在于改变政府运动式决策”

中国自2008年开始摸索,十年后终于有望建立卫生技术评估机制。

责任编辑:袁端端

未经严格评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滥用的现象并不鲜见,有些还成为医院创收的主要工具。(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2月8日《南方周末》)

政府在决策压力下,往往会提出关于技术本身价值的疑问,这一疑问需要卫生技术评估机制提供证据。中国自2008年开始摸索,十年后终于有望建立卫生技术评估机制。

魏则西事件之后,卫生部门首要的工作便是立刻开始针对细胞免疫疗法进行技术评估。

对评估人员来说,这种因为“上面压下来”而忽然开展的研究主题经常存在——无论是质子重离子等高端放疗设备,还是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政府在决策压力下往往会提出关于技术本身价值的疑问。

但每每在国际会议上被问到“中国有没有卫生技术评估机制”时,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却很难回答。

“要说没有,这么多人在做研究,怎么会没有?但要说有,我能举出例子说现在哪个部门哪个政策,必须以此作为准入依据吗?”王虎峰说,一般情况下,他只能回答:中国在卫生技术评估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客观地说,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机制。

这一窘境凸显出在中国建立卫生技术评估机制的必要性。

早在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办公室就发表正式声明,要求成员国在1990年之前建立一个“正式的机制”,用来“系统性评估卫生技术的适宜性”,证明这些技术对于本国的公共卫生项目和经济发展有利。这一机制之后演变为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Assessment,简称HTA),被国际上广泛采用于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专门知识评价体系。

一个通俗的例子是,HTA可以为宫颈癌疫苗等卫生技术和产品纳入计划免疫提供充分的循证医学及卫生经济学数据,从而帮助政府决策。但实际上,不仅中国的宫颈癌疫苗比发达国家晚了十年上市,纳入计划免疫更是遥不可及的期待。

三十多年过去,以上述逻辑为指导的卫生技术评估体制,终于将在中国实现。

2018年1月16日,由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牵头、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资助、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全球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技术支持的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