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是繁荣,问题是问题” 2017电视剧“大年”的偶然与必然

年度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

责任编辑:邢人俨

《人民的名义》以一家改制国企的员工群体性事件为引爆点,牵出一连串腐败案件,涉事的包括从基层到副国级的各级别官员。该剧塑造了近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故事细节丰富,展现了腐败生态的复杂面貌。该剧从收视率到影响力,都是2017年的一大现象。(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嘉宾

李星文(剧评人)

五百(电视剧导演、《白夜追凶》制片人)

e姐狼小蓓(电视剧自媒体运营者)

主持

南方周末记者 刘悠翔

网剧进入了成年期。

再好的创意、再密实的戏剧结构、再精彩的人物关系、再强的情节冲突,也经不起注水。不解决这个,电视剧会越来越失去艺术的成色。 

 年度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

“观众都不是傻子, 他们的要求很高”

南方周末:你们觉得2017年是电视剧(含网剧)大年吗?

李星文:2017 年是两翼齐飞的 电视剧大年——以电视屏幕为播出平台的传统电视剧和纯网剧都出现了代表作 ; 以《人民的名义》《白鹿原》(也包括《军师联盟》)为代表的正剧,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那年花开月正圆》这一类女性导向的商业剧都有各自的反响。

五百:相对于“大年”,不知何年会被界定为“电视剧小年”。电影市场表现低迷,导致大量资本和制作方涌入电视剧市场。

e姐:2017年,很多一线电影演员参演电视剧。一是利益太可观了,从回报率来看,电影的片酬远远不如演完一整部电视剧的收入。另外,很多电影演员没有所谓的粉丝团,但现在是社群经济,必须下地来维护你的粉团。年轻观众关注电视剧、综艺更多,你要是不上综艺,不拍电视剧,大家觉得你没有亲切感。

南方周末:2017年出现了多部收视和口碑双赢的网剧,结合行业当下的发展,有哪些原因?

李星文:网剧早就有了,《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这些是段子网剧。2014年是所谓的“网剧元年”, 开始有了长篇连续网剧《暗黑者》《灵魂摆渡》。2017年,以《河神》《无证之罪》《白夜追凶》为代表,网剧进入了一个成年期。

现在,一线卫视播的电视剧,首先要求有大明星,还要买假收视率,一下把成本抬上去了;只有播一个很长的剧、通过“注水”让电视剧在短期内变长,才能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网剧剔除了电视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积弊。它可以没有那么大的投资、不用那些大牌的演员和幕后班底,也可以“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12集也行、24集也行,很少有40集以上的网剧;可以说回到了电视剧原生年代,符合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现在拍网剧的不光有“北电帮”“中传帮”,还有五百的团队、河北石家庄的《毛骗》剧组等。人才成长起来,好作品也就水到渠成。

南方周末:网剧的特性对创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五百:网剧受限于成本,却仍能享受题材和发行的红利。视频平台对题材的包容性、网剧受众的年轻化,留给创作者很大的创作空间。小成本倒逼更多机会被放出来,年轻导演、年轻演员、新兴的制作团队纷纷崛起。像《白夜追凶》的导演王伟,1988年出生,这个年龄的人在传统电视剧行业可能很难有机会独立导演一部作品。

播放媒介的发展让观众和主演实现了零距离互动。《白夜追凶》上线第一天,大量弹幕评论在讨论剧情。我们能在第一时间直观地看到观众的反应,他们喜欢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是可以再调整的。观众都不是傻子,他们的要求很高,我们必须拍出好东西,他们才会埋单。

e姐:网剧行业的人才比较年轻,更容易把新观念运用到网剧里。比如《白夜追凶》的镜头、节奏都很国际化,跟美剧的节奏很像,所以国外的公司才会买下海外发行权。网剧现在还享受着题材的红利。1999年的《12·1 枪杀大案》之后,电视台刑侦剧的审批就收缩了,《白夜追凶》在卫视剧场是难以制作播出的。2017年的网剧《颤抖吧! 阿部》,里面的元素有外星来客、穿越、戏说历史,在电视台可能都不能通过审批。

网剧能吸引一些新人演员,比如《河神》的李现、《小美好》的胡一天;或者没有那么热的演员,比如潘粤明。 潘粤明沉寂了很久,不属于有人气、有流量的一线演员,很少有电视剧投资人冒险找他演男一号。当时他也没想到自己会红,《白夜追凶》播出之后,潘粤明可以说是国内“一线”了。

台播剧播了,你怎么评论它也是一个成品了。但是即拍即播的网剧不一样,网剧跟观众的互动更多。2017年的《你好,旧时光》,剧组根据观众的不满情绪补拍了另一个结尾。在电视机屏幕上看剧,不能及时跟观剧的网友讨论,而网剧有一大优势就是播的时候有弹幕。《军师联盟》是一部笑点很多的网剧,很多同好会在上面发弹幕,源源不断地发掘笑点、萌点,这部剧的口碑就上来了。

在历史剧和偶像剧之间安营扎宅

南方周末就收视率和影响力而言,《人民的名义》堪称2017年的“剧王”。与2000年前后集中出现的反腐大剧相比,《人民的名义》有哪些突破?

e姐:它是周梅森沉寂很久后推出的作品,铆足劲放大招的感觉。贪官赵德汉家里堆着一面墙的钱,以前的反腐剧比较少这种很“高能”的开头。《人民的名义》情节浓度大,从个案到连环扣很多,人物也很密集。反贪局长陈海刚刚找到一个线人,立马就被车撞成植物人,情节推进很快。

南方周末:《人民的名义》之后,为什么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出现新一波的反腐剧热潮?

李星文:《人民的名义》之后,大家的预期不是反腐剧热潮,是这个花开得太红了、太艳了,类似的花就很难开了“,我花开后百花杀”。

南方周末:《白鹿原》收视率与口碑的长期倒挂,对相关文学改编剧可能带来怎样的启示?

李星文:所谓的收视率和口碑倒挂是一个伪命题。对于《白鹿原》这样的作品,不能拿收视率来说事, 它就是拥有收视率考核的豁免权。在这个时代,有人愿意花巨资投拍这么一部作品,本身就是非常罕见的事。至于收视率低,在世界范围内,精英文学的受众也一定是低于地摊文学的。

它还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像《白鹿原》这样带有一点禁忌色彩的作品,只要做得还不错,官方是可以放心的。《白鹿原》里有情色描写,关于革命的重塑、回忆、定性,还有一些怪力乱神,通过改编,这些都没有成为事。电视台也还敢播,安徽卫视和江苏卫视这两个首播平台勇气可嘉。对于这类旨在普及文学、提升观众审美水平的剧作来说,不赚钱,或者微利,就是很好的项目。

南方周末:三国故事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题材之一,《军师联盟》却仍然能让人眼前一亮,这反映出历史(名著) 剧怎样的迭代和创新?

e姐:《军师联盟》的网络感比较重,叙事手法不是那么严肃。在“大事不虚”的框架之下,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快节奏的细节,包括司马懿和儿子互相吐槽,像没头脑和不高兴, 相爱相杀。《军师联盟》最成功的是把历史正剧“二次元化”的处理——它在网播时的弹幕会贡献出很多值得挖掘的可以在二次元,包括在社交媒体上发酵点。每一个镜头都会有很多脑洞特别大的点评,分析这些弹幕对历史剧的制作和营销都会有一些帮助。

李星文:《军师联盟》有传统历史正剧的基因,又带着这些年发展起来的更加流行、时尚的审美趣味。它的价值诉求还是偏于传统的,尤其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历史事件的定性,还有戏剧逻辑的推演,都属于传统戏剧范畴。但它的影像、镜头、服装又吸取了近些年的成果。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一丝不苟、不惜成本的制作精神,“横店钉子户”不是白当的,时间投入进去之后,影像上是看得见的。

从2015年的《琅琊榜》到2017年的《军师联盟》,都在历史剧和偶像剧之间安营扎寨。只不过《琅琊 榜》相对更架空,偶像剧的成分多一 点,正剧的成分少一点;而《军师联盟》历史剧的成分多一点,偶像剧的成分会少一点。

《军师联盟》的主创人员不认为它是一部历史剧。因为关于司马懿的历史记载很少,这部戏大部分的内容章节都是在历史空隙处做文章,严格说起来,尽管符合历史精神,但如果拿史实和剧情比较的话, 应该没有太多重合处。

像之前《雍正王朝》《大明王朝 1566》这些“泛政治寓言历史剧”,有强烈的“借古喻今”的愿望和情怀。这在《军师联盟》里不太能看到,但能看到主演吴秀波和导演张永新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所以,从价值表达、历史认知来看,它可以算历史剧,但还不如老前辈们那么深刻、有力。

要“职业”还是要“剧”

南方周末:2017年还出现了多部国产职场剧,如何评价它们的表现和水准?

e姐:比如《急诊科医生》,它已经是国产医疗剧里最少讲感情的了。我的很多读者吐槽,感觉就是在看医疗、看急诊科。《外科风云》的感情成分会更多一点。职场剧也是剧,不是纪录片,它有情感也是很正常的。职场剧会有一个悖论,到底是要“职业”,还是要“剧”。“职业”太多,戏剧太少,不行;但是戏剧太多,冲淡了“职业”,也会被吐槽。

香港医疗剧《妙手仁心》算很成功的了,大家觉得好看,而且也很专业。因为它真的在医学专业人士的指点下,真枪实弹地拍摄。另外,它对医生、病人的人性和情感关系刻画得非常好。《急诊科医生》在情感、人物个性方面可能让人觉得比较干涩。

律政剧和医疗剧不一样,那些官司多狗血啊,有凶杀、情夫,又有谋夺遗产,不需要感情戏,戏剧性已经够了。医疗剧的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医疗过程,你在电视上看做手术会比看官司更兴奋吗?

李星文:2017年最成功的两部行业剧就是《外科风云》和《急诊科医生》。这是中国最顶级的两个团队——正午阳光和郑晓龙团队打造的,从剧本到拍摄、制作,从演员阵容到表演,都是水准之作,调性也是官方所提倡的“风格明亮的现实主义”。缺点是整体上都太强调温暖了,作为行业剧该有的棱角和批判精神不足。

《猎场》《特勤精英》《碧海雄心》都还可以,但各有各的缺点。《猎场》的题材非常新鲜,把神秘的猎头行业 呈现在观众面前,在中国是第一部; 同时用了很多谍战戏的方法,把一个人从低于水平线到理想主义人格的成长过程展现得非常好。但《猎场》的节奏有些慢,拖得有些长,如果五十多集变成40集,就会紧凑凝练很多。《碧海雄心》武戏花了大工夫,文戏还需要再锤炼一下。《特勤精英》也是一个新团队拍的,在“行业”这两个字上下足了工夫,激情足够,整体流畅自然方面还需要再加把劲。

南方周末:中国观众对谍战剧也非常熟悉,2017年底播出的《风筝》有哪些突破?

李星文:《风筝》的突破基本都停在导演版里了。目前大家看到的版本,可以说把间谍这份工作的纠结、虐心做到了极致。郑耀先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上半辈子战斗在敌人心脏里,不得不经常直面共产党同志的死,有时候还不得不亲自送他们一程;下半生的时候,作为在新中国继续潜伏的特勤人员,他又不得不把在军统潜伏期间所交的一帮好兄弟,一个一个设计抓住,看他们被打成筛子或者最后被处决。他始终处在正常人伦和职业驱使撕裂出的巨大疼痛中,这比《悬崖》做得更极致。

e姐:《风筝》已经压了三年,再拿出来播,大家就会觉得很惊叹。那时,国产电视剧不长,就像几年前的《潜伏》,但是在有限的篇幅里高密度地讲清了一个故事。现在的剧非常长,七八十集的多得是。观众突然看到一部不注水的剧,就会觉得它很烧脑、很惊艳。《风筝》故事的年份卡得比较稀奇,大部分谍战剧像《潜伏》《暗算》都是1949年前的故事,《风筝》把主角写到了1949年后, 所以叫它谍战剧也不是特别准确, 可能“反特”会比较好。这个时间跨度决定了这个人物会有多复杂、多虐心,(所展现的)价值观和面对历史考验时的人性,也就会更深刻。

让IP回到它该在的地方

南方周末:电视剧抄袭是2017年行业内的热门话题之一,抄袭对整个行业的危害有多大?

李星文:抄袭主要发生在IP剧里,其中主要是言情剧。这是网络小说在野蛮生长过程中的‘原罪”之一。当时很多人都是业余作者,最初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版权意识不是那么清晰,自我要求也不那么严格,有时会有意识地模仿,甚至照搬。网络IP突然崛起后,当初一些写着玩的、并没有太当回事的东西也可以卖很高的价钱“,原罪”也就凸显出来了。如果他们承认,商业就无法往下进行了,也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承认,罪状和罪证又是明摆着的。 只能等这一波IP风过去,让IP回到它该在的地方,大家不要一哄而上,抢着拍一些不怎么样的东西。

e姐:抄袭侵害了原作者的利益,原作者想出来的原创梗,被你换了一个名字,换了一种画风,你还卖出了大钱,原作者维权,还会被你的粉丝骂,有一种抄袭无罪、山寨有理的感觉。资本看到红利,不会管你是不是抄的,就把你捧到天上去。抄袭者被捧到天上去,对整个原创环境是不利的。

南方周末:行业里还有哪些丞待解决的问题被“电视剧大年”的繁荣景象所掩盖?

e姐:比如对女性题材的误读。2017年有很多剧,表面上大女主,其实是“玛丽苏”。在一部宣扬女人靠自己才能成功的电视剧里,女主角其实都在靠男人,最终成功是因为很多男人在帮她,这就是“玛丽苏”。《我的前半生》有一个细节,女主角子君重返职场后,前夫看到她突然会用两种颜色的笔做笔记了, 就说“你这么厉害”。这不是初中生都会的吗?“玛丽苏”就是这样,她们哪怕学会了扫地,她们的观音兵也会叫好的。女性题材已经被误读了好几年了,被推到巅峰,就是因为那种大女主、大IP剧,2017年依然存在很大一批。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这种 剧可能在2018年会被反噬。

第二是对流量演员的追捧,忽视演技,造成角色立不住而被吐槽。只要资本在追逐这个市场,这个现象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但小花小生们就算空洞,起码不要抠图吧,太不尊重观众了。

李星文:从创作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注水。再好的创意、再密实的戏剧结构、再精彩的人物关系、再强的情节冲突,也经不起注水。不解决这个,电视剧会越来越失去艺术的成色,就很难再说它是艺术作品了。

从播出环节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收视造假。收视造假造成了优劣评判的紊乱,直接导致观众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因为烂片可能通过买收视,看上去播得很好,好片也可能因为被人买走了收视,最后不能获得合适的回报。这也导致电视剧的成本越来越高,现在一晚上播两集电视剧,可能需要付出八九十万的收视维护费,如果再乘以80集,是多大一笔钱?一个电视剧的利润能有多大啊?独播还好,如果两个台都要首播,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这个问题并不会被创作的繁荣掩盖, 问题就是问题,繁荣是繁荣,创作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好迹象,但有些问题也在加剧,假收视率的问题就在加剧,黑洞越来越大。

网络编辑:吴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