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山下:大清王朝肇兴地

东北边陲的一个弹丸之地,历史上却承载了那么密集而吊诡的国祚兴衰,被兵燹炮火抬升到地缘政治的向度……

责任编辑:杨嘉敏

东北边陲的一个弹丸之地,历史上却承载了那么密集而吊诡的国祚兴衰,被兵燹炮火抬升到地缘政治的向度……

公元1423年3月初,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李满住率部众千余户,启程离开凤州(今吉林省梅河附近),去往浑江之畔的兀剌山(今五女山)下的瓮村。被朔风裹挟的雪花儿飘落在李满住的札甲上,头盔上的红缨在白雪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大军身后踩出的脚印和马蹄印,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省略号……

作为建州女真的第三代首领,李满住万万没想到,他移师去的五女山下,竟成为日后建州女真繁衍生息、悄然崛起的地方,更为后来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打下了基础,成为大清王朝的肇兴之地。

建州卫,是明代朝廷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军事、行政管理机构。李满住是个根正苗红的建州贵族,他的祖父阿哈出,是明朝建州女真的第一代首领,更是明成祖朱棣的岳父。李满住和努尔哈赤也有血缘关系:李满住的舅舅,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隔着风云激荡的百年时光,历史把这两位建州女真的杰出领袖,推到了乱世前台,两双大手冥冥中握在了一起。

高句丽:易守难攻古山城

2017年秋天,我辗转来到桓仁镇。时值霜降将至,连日降雨,让这座辽东古城笼罩在一片氤氲中。此时,当南方人还在翘首期盼枫叶绽放,五女山已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很多地方还铺满凋落的腐叶儿。置身于红彤彤的山林中,我这万里迢迢从大西南奔赴大东北寻古探幽的野心,也立时被通天透地的枫林点燃,脚步顿时轻快起来。

秋到五女山。(李贵平/图)

历史和神话向来是一对孪生姐妹。这里的“五女”可不是一个阴柔名字,传说,古代曾有五名美丽女子屯兵其上,锄强扶弱,威风八面,故此山得名。日本作家菊田贞二《东三省古迹遗闻》也载:“唐朝有五女踞山为伍。山高千仞,两峰对峙,形势雄险。第一峰成平圆形,内围巨石,分东西二门,为天然石城,可容万人。”

五女山,位于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雨停后,阳光初现,空气清新。我从立有“五女山山城”石碑的山门开始攀爬,脚下的古道沿山谷曲折盘旋,好像连着蔚蓝的天际,也连着岁月的尽头。此处名为“十八盘”,路宽一点五米左右,形状不一的青石板镶嵌在弯弯曲曲的坡道上。山野里,白桦林、水曲柳、紫椴、黄榆、白蜡、刺槐、山杨和灌木丛等失却了本来的颜色,无不被五角枫、假色槭、茶条槭、色木槭、鸡爪槭染红主宰。

五女山古道。(李贵平/图)

才走到半山腰,就看到了我想看的东西——城墙、哨所、兵营、蓄水池等遗址。

这些,当然不是李满住驻军五女山下时修建的,或者说跟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早远得多的高句丽第一代王城遗址。我脚下的古道,就是当年高句丽人进出山城的主要道路。粗粝的石块,盘山小道,不知承载过多少车马粮草、盔甲器械。高句丽,是一个曾经称雄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之前我在五女山高句丽博物馆看到《北史》82卷,了解到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东北地方政权“夫余国”的庶出王子朱蒙,不堪忍受王族内部之争而弃国南逃,来到桓仁县五女山上,建立了高句丽第一代政权,将王都“纥升骨城”筑于山顶。每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