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让中国军队不一样

军改,是科技创新驱动体制创新。新的军兵种,提出新的作战内容,要求建设新的战力,对新的武器装备类别发展提出需求,这蕴含着巨大商机。而军民融合,就是通往未来的关键路径。

责任编辑:姚忆江

2017年12月26日,顺丰在云南一座机场展开无人机试飞投递。(梓博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3月1日《南方周末》)

军改,是科技创新驱动体制创新。新的军兵种,提出新的作战内容,要求建设新的战力,对新的武器装备类别发展提出需求,这蕴含着巨大商机。而军民融合,就是通往未来的关键路径。

2017年被称为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元年,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取决于关键的一两步,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将从根本上扭转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事上的弱势。”军事科学院的一位学者指出,而军民融合,就是通往未来的关键路径。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军事创新注入强劲动能,而用好国家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深化军民融合。

2017年,在解放军的发展坐标上,树起三座标杆:2020年、2035年、21世纪中叶。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2035年,这个不远不近的年份,如磁铁般吸引着一代中国军人。

民营物流公司纷纷“参军”

突如其来。2018年1月24日,位于云南的某阵地雷达受损,急需更换部件。

应急响应机制随之启动,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的军令层层传达,就近的空军某场站官兵准备好物资,运上的却并不是军机。与他们办物资交接的,是顺丰快递公司人员,检查包装、标签打码、签字确认……6套雷达维修器材被顺丰小哥装进中型无人机吊舱。

无人机腾空而起,几双眼睛在屏幕的那一边注视着它的飞行轨迹。顺丰的飞手根据风速、风向和空投位置,远程操纵无人机在人眼见不着的云间穿行。目的地在即,无人机下降至300米高度,投放吊舱,到达200米高度打开了降落伞。

一台鱼雷般大小的铁疙瘩落地,离计划落点偏差不到50米。“亲,你的货到了。”1分钟后,雷达站官兵驱车前往,收取维修器材,监视空中不速之客的窟窿得以补上。

与此同时,在陕西,中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1名战士被毒蛇咬伤。毒液顺着血液蔓延,可70公里的山路,卡住了战士紧急救治的时间窗口。如果采用传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