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从自己做金融到“帮别人做金融”

选择了“去金融化”的本质是,不放弃金融牌照的同时,弱化金融资产,强化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吴金勇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8年4月13日,上海,京东金融。(东方IC/第一财经日报/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3日《南方周末》)

与银行相爱相杀多年,互联网巨头们终于看清了自己。它们选择了“去金融化”的本质是,不放弃金融牌照的同时,弱化金融资产,强化金融服务。

“京东金融不做金融了吗?”2018年4月博鳌论坛期间,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的一番话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猜测。

他说,“未来,京东金融将把全部的金融资产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京东金融扮演的角色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将全部业务转为ToB(面向企业),做科技型产品服务。”

几天后,又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做了相似的表态。乐信CEO肖文杰公开演讲时说,“未来将不做金融业务、不参与金融业务竞争,做各大金融机构最好的合作伙伴”。

早在2017年3月,蚂蚁金服就曾发出类似声音。其宣布将定位于“Techfin”(科技金融),“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

为什么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业务集体发生了转向?它们会割弃自己的金融业务吗?对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以上三家公司,它们表示,“不做金融”不是下架已有金融产品,而是“去资产化”,将主营业务收入转移到科技服务上来,更加明确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的分工。

“去资产化”,帮别人做金融

京东金融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京东金融2.0阶段”,模式是B2B2C,第一个B(即企业)是京东金融,中间那个B是机构,可以是政府、金融机构等,最后的C可以是小企业,也可以直接是消费者。在逻辑层面,京东金融将从服务最终客户转变为服务企业。

从盈利方式上,也将从由资产方式获利,变成由服务方式获利。简而言之,就是“从自己做金融,变成帮别人做金融”。

未来京东金融将不再持有金融资产,将金融业务逐步向金融机构转移,成熟一块、输出一块,包括白条、京保贝、京小贷等。金融机构可以在京东金融的场景下,直接做资产、资金和用户运营,京东金融帮助金融机构做相关运营。

此前,在其CEO陈生强对外表态的几天以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披露,京东拟以5.37亿元参与安联财险中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