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汶川 | 怀吾同胞,新吾国家 “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祭

我们祈愿你已往生乐土,我们期待你再临我们共同的生活。

责任编辑:何海宁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10日《南方周末》)

不忍回望,哪怕只是影像。生的渴望那么强烈,鲜活的躯体已然静默。老天何其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凭什么要让幼儿失去至亲,父母甚至无法亲手将子女埋葬?凭什么万千血亲骨肉瞬间死别,最残酷者,举家消陨于人世?凭什么无分老幼,让人,让我们亲爱的同胞,这天地间最灵秀者,遭受这样的集体毁伤?

十年生死两茫茫。愿你的魂灵,已臻九天之上。十年来,在父母深夜痛哭时,在子女痛切的想念里,在伴侣的徘徊难舍中,逝者依然强烈地在场,给予每一个幸存者以生活的意义和支撑。

你失去了一切,至亲失去了你。失去了你,至亲也就失去了生活最核心的那部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空洞,十年间,很多人在日夜煎熬中艰难前行。

你失去了一切,但没有失去至亲对你无可割舍的思念。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十年来,你以神灵的方式,参与每一个幸存者的生活。我们从未遗忘,只是把这伤痛在心中埋藏。

死亡不是彻底的虚无,悲剧有悲剧的含义。

废墟上的绝望呼号,以残忍的面目,向苍天昭示人之所以为人。那呼号,是你幸福活过的证据,是幸存者继续活着的形态。你有最爱自己的人,也有自己最爱的人。这世上,高山与峡谷,太阳和雨露,都曾因你那一点灵明,熠熠生辉光。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只要走在生命的大道上,仍可与日月相映照。

十年前,那么多人日夜兼程,用尽心力,去抢救危急中的幸存者,努力安顿猝然而逝者。他们不计回报,只因这场地震让每个人都亲身体验到,在大自然的威力下,我们都是命运相连的一家人,是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手足。我们共有着人的痛苦,人的热爱,人的梦想,人的希望。

所有绝望,我们也都能感同身受。

正因能一起感受绝望,我们才是人;正因在这绝望中能彼此护持,相互关怀,我们才是人;正因能一点一滴穿透绝望,通过重新在土地上用双手劳作,通过重新学着去爱一个人,慢慢再次开始生活,我们才是人。

十年前,巨灾之下,驾驶员将车辆停下,工作的人儿放下手头活计,人无分男女,地无分东西,我们曾一起肃立默哀,用悲伤把天地充满。幸存者共同的眼泪,震碎了平常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们真真切切体会到,那些平日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关的人,原来真的能从最深处激起自己的爱与同情,关怀与不忍。再冷漠的人也流下热泪,再高傲的人也低下头颅,再残酷的心,也重新生发出恻隐。而你,随时都在场。这些眼泪,因你而流,所有努力,因同胞而发。

时间永是流逝,我们咀嚼痛苦,但并不永远沉溺于痛苦。十年间,青青草木已覆盖破碎的山河,昔日儿童长大成人,一个个新家庭在磨合中成熟,灾区新生的几千儿童,已在结痂的土地上自由奔跑。

你以自己的生命促使我们发现,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建立,既要靠稳固的权利,也要靠彼此之间的同情,既要靠鼓励个体各施所能的市场,也要靠家人与同胞之间的爱与温暖。为给孩子留一线生机,母亲舍掉自己的生命又如何?为了学生的安全,老师迟走一步又如何?为了人民的安全和福祉,政府少一点GDP又如何?人与人,我与你,不是互不相关的原子,是相互感通和呼应着的生命共同体。权力与权利,不是对峙的双方,是相济相生的力量。十年前这场巨震,让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感受到了更深的生命存在。它不是别的,就是人之为人的天良,就是一个社会奔涌的爱的行动力,就是这个国家理应具有的,破旧立新的良知与勇气。

正因为有这样的天良指引,我们才去选择更好的地基,建立更坚固的校舍,一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环境,于此成焉;志愿者们才自发凝结,努力变身现代NGO,一个有主体性的能动社会,于此生焉;政府才渐渐迈步向前,更多地将生命放在施政的首位,一种朝向现代治理的趋势,于此形焉。这是逝者激发出来的遗产,这是生者对逝者的真心纪念。就像十年前南方周末的《汶川九歌》所期待的一样,让我们从最疼痛的地方起步,为自己,为我们的后代,继续努力。

十年已,仍痛哉!我们祈愿你已往生乐土,我们期待你再临我们共同的生活。

伏惟尚飨!

网络编辑:周凡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