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伊核“退群”,唱的是哪一出? “一次欧洲核心利益的分裂”

特朗普的路数是,“我不跟你啰唆,你不退让,我就要和你对抗,看谁能赢”。以后谁还愿跟美国谈协议?不遵守,然后提高价码,改变原来谈判的条件,这明显是在耍赖。

责任编辑:姚忆江

2018年5月8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美国将重新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经济制裁。(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

特朗普的路数是,“我不跟你啰唆,你不退让,我就要和你对抗,看谁能赢”。以后谁还愿跟美国谈协议?不遵守,然后提高价码,改变原来谈判的条件,这明显是在耍赖。

“原来理解分析美国政治的那套工具,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对特朗普已不适用。特朗普本人实际上不再需要部门间的复杂协调,而是一言堂。”

理查德·约翰逊选择了辞职。

他原是美国国务院伊朗核协议实施办公室的专家。据美国《外交政策》2018年5月11日报道,最近数周,他同英、法、德三国专家一道,进行旨在挽救伊核协议的会谈。

此前,英、法、德三国明确表示不会追随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三国领导人接连出访美国,希望能改变特朗普总统的想法。

但这些努力通通失败了。

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

在给同事的告别邮件中,约翰逊强调,特朗普抛弃的这项协议,曾成功遏制了伊朗的核计划。

失望的不仅是约翰逊。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樊吉社与曾参与朝核、伊核谈判的美国政府官员对话和交流过,他们普遍认为,“伊核协议虽不是最理想的,确是能够达成的最好的协议,此时退出伊核协议,不利美国利益。”

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特朗普,并不以为意。这已是他上台以来美国的第三次“退群”,继巴黎气候协议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退出伊朗核协议,也成为美国单边主义行动。

“特朗普希望打一个响指,就让伊朗回到伊核协议达成前的样子。”樊吉社说。在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3》里,反派主角灭霸,一个响指,就让整个宇宙的生命死亡一半。

“两三年内,伊朗与美国重新恢复谈判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中国社科院杨光研究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杨光接触过的一些伊朗政治家,对美国人的出尔反尔,伊朗实际上早有准备。“这些伊朗政治家认为,他们跟美国人之间的谈判,是‘没完没了’的,精明的美国人,价码会越抬越高。因此,不要期望和美国达成协议后,美国就真的会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杨光说。

“这就是胁迫外交”

长达159页的伊核协议,是奥巴马政府多边外交的成果之一,也是国际社会通力合作达成的重要协议。2015年,奥巴马政府连同伊朗等国签订伊核协议,为一场拖了12年的争执,画上休止符。据协议,伊朗放弃发展核武,换取解除制裁。

但铆足劲和奥巴马对着干的特朗普,不惜开倒车。上任后,他一再推翻前任制定的政策,樊吉社介绍,奥巴马通过行政手段强制保护的协议,轻而易举地被特朗普用推特推翻,这并不违背美国的国内法。

“特朗普几乎都是反其道而行之,但这并不是逢‘奥’必反。”樊吉社认为,特朗普与奥巴马的目标都是“振兴美国”,只是路径不一样。共和党更喜欢用单边的方式,不太依赖机制;而民主党更愿意采用多边的、制度性的建设。因此,民主党总统奥巴马的路径是依赖现成的机制做增量,而特朗普则减少美国对外的承诺,让盟友和伙伴付出更多。

不同于奥巴马的商量、劝说,特朗普的路数是,“我不跟你啰唆,你不退让,我就要和你对抗,看谁能赢”。在樊吉社看来,退群是“非常鲁莽、不地道”的运作,“以后谁还愿跟美国谈协议?不遵守前任达成的协议,然后提高价码,改变原来条件。这明显是在耍赖,当初,奥巴马政府急于谈成协议,他国为此做出不少退让,结果说推翻就推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多次表态,并没有证据表明伊朗没有履行协议责任。除美国外,伊核协议的所有签署国都表示要维持该协议。

特朗普并不在乎众议纷纷,在他看来,伊核协议并未把伊朗弹道导弹计划以及如何遏制伊朗在地区的活动列入。他期望颠覆式改变,“这种随心所欲地调高目标,对伊朗很不公平。”樊吉社说。

醉翁之意不在酒。特朗普在伊核问题“非常强硬”的立场,其实相当于在给朝鲜释放信号:“我不会接受过渡性方案,不能容忍部分解决,我要做一个彻底的解决。”樊吉社解释,“特朗普一再讲朝鲜弃核要彻底的、可核查的、不可逆的,他的所有表态都是非常理想化的:不满意,就退出”。

“这就是胁迫外交,胁迫不成,就会进入较量。”樊吉社认为,纵使在外界看来,这种胁迫外交充满高风险,无异于“走钢丝”,但特朗普团队的逻辑就是,“字典里没有‘双赢’这概念。哪怕都是输,只要对手输得比他多,也算美国赢”。

“美国对伊朗不断施加压力,但不会超出伊朗以战争形式来应对美国压力的这种地步。”军事学者潘和平认为,实际上,美国对朝核问题一直是软硬兼施,为了将谈判进程持续下去,不能直接对朝鲜施加军事压力,那么就必须给朝鲜透露一个信号。

“原来理解分析美国政治的那套工具,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对特朗普已不适用。”樊吉社说。很多人认为,考虑到6月12日“特金会”,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其实可以推迟到美朝会面后,减少对朝鲜的冲击。“哪个时间点更有利,这是一种精细外交的做法,对特朗普完全不适用。”

有观点认为,特朗普此举,是在为11月的中期选举争取票源。“很多人用选举因素来解释特朗普在伊核问题上这种行为,我觉得有点牵强。”樊吉社认为,这与他的人事任命有同样的逻辑。随着温和派失势,特朗普团队里越来越多出现强硬派,4月9日,被称为“最危险的美国人”的博尔顿,上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他曾声称,要颠覆伊朗政权。

“政策偏好是特朗普人事任命的核心逻辑,就是要和他的政治偏好高度一致。”樊吉社观察到,特朗普需要的就是干活的人,不需要那些意见与他相左、太多个人主张的人,只希望按照他的偏好去做就行。

“特朗普的确是很难预测,特朗普本人的政治偏好,转化为政策行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它实际上不再需要部门间的复杂协调,而是一言堂。”这是樊吉社对特朗普的解读。“在特朗普看来,奥巴马的政策效果太差、效率太低,所以他要改变,他相信这样可以更快、更符合美国利益地解决问题。”

这么一种胁迫外交,一种对抗性的姿态,刻画出一个“没有耐心、不会把问题放在全局系统性考虑,不会考虑解决方式是不是带来更大面积的负面影响”的特朗普,“伊核会不会像朝核问题那样演变?我们不知道。”樊吉社说。

或许,在这个让人琢磨不透的总统脑袋里,翻来覆去的是三个字,“我能赢”。

位于伊朗德黑兰以南755英里处的布什尔核电厂。(视觉中国/图)

蠢蠢欲动的地区大国

在特朗普的底牌亮出前,先跳出来助阵的是以色列。

在伊朗德黑兰一个不起眼的仓库,诡秘的身影曾在此徘徊两年之久,侦查、监视、窃取,当他们带着半吨的伊朗“核计划”档案离境后,其真实身份才曝光:以色列特工。

2018年4月3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抛出重磅情报,公布上万份伊朗官方文件,揭露伊朗的核计划。这一表态得到白宫的支持。

伊朗和以色列这对冤家,再次杠上了。杨光介绍,伊朗对以色列的态度非常强硬,说过一些诸如“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的狠话。为了自身安全,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核计划和导弹计划都能彻底停止。

当年伊核谈判,以色列情报部门曾派人窃听,然后放出信息,借以破坏谈判进程。樊吉社介绍,当时奥巴马首先解决伊核,他对以色列的重视程度是下降的。

而特朗普则不一样。杨光指出,特朗普背后有很强的犹太团体支持,因此,在退出伊核协议、制裁伊朗的问题上,以色列和美国犹太游说集团,“肯定是起了很大作用”。

目标瞄准伊朗的美国,大力扶植以色列。樊吉社指出,在过去一年中,以色列在中东问题上越来越强硬,所以以色列政策的变化和美国中东政策变化是同步的。

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在耶路撒冷正式开馆,同时,以色列军队屠杀巴勒斯坦抗议民众,造成47人死亡,2760人受伤。

“不管是美国强迁大使馆到耶路撒冷,还是坐视以伊冲突,都是美国指鹿为马的计谋,来测试有哪些国家跟着美国走,哪些国家反对美国,哪些国家又默不作声,便于美国下一步在中东地区的行动。”潘和平说。

而另一个伊朗的对手也虎视眈眈。有观点认为,受制于制裁,伊朗石油不得出口,沙特将因此受益,成为地区赢家。“这是似是而非的,实际上,把中东问题都和石油联系起来,并不全面,石油已经不是决定中东地缘政治的主要因素了。”杨光指出,伊朗石油退出市场,对于美国的石油利益不会构成明显的影响。

在杨光看来,自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多极化是大趋势,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的逐步退出。在多极化格局之下,地区大国的影响明显增加,伊朗等国更有话语权,介入叙利亚、也门等国的冲突。

“目前来看,美国在中东地区引起一场新的战争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美国采取的对伊军事措施是有限度的,力度也是受到约束的、可控制的。”潘和平说。

无奈的欧盟

面对自身利益受损,欧盟却无计可施。用《纽约时报》的话来说,“这些欧洲盟友感到了羞辱和愤怒,但他们似乎并没有准备好该如何对抗”。在杨光看来,欧洲希望中东地区稳定,无论是难民问题还是导弹袭击,首先可能的受害者是欧洲。可现实是,欧洲只能在经济上捞取好处,但左右不了局势,而一旦局势生变,到嘴的肉,也不得不吐出来。

特朗普宣布,将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措施包括处罚继续与伊朗开展业务的西方公司和银行。铡刀将落,欧洲一些企业与伊朗方面签订的数百亿美元的合同,岌岌可危。

这其中,就有法国空客与美国波音一起和伊朗签下的400亿美元大单。美国财长表示,将撤销波音及空客向伊朗销售客机的许可证。

“一次触及欧洲核心利益的分裂。”《费加罗报》5月9日报道称。

欧洲不是没有努力过。5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先后致电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继续支持伊核协议。而伊朗官员也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欧洲将承担起一个重要角色——影响世界其他地区朝着和平还是战争迈进。”樊吉社指出,伊朗希望能动员其他国家和美国形成一种制衡。

“欧洲会抱怨,会批评,但他没有办法。”杨光指出,欧盟在伊核问题上难有作为,美国和俄罗斯都是靠军事力量来展示它的存在,而在中东乱局,基本上看不到欧洲军队。欧洲国家没有一个共同的防务政策,因此,欧洲只能动动嘴,不具备军事实力挺直腰杆子。

美国的中东政策,是孤立主义和特朗普“美国第一”思想的投射。杨光指出,从主观上,美国没意愿再对中东事务全面掌控,呈现从中东撤出的态势。这背后,既有美国的利益减少,对中东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大为缩减,也有美国自身实力下降的原因。如今,美国在中东存留着主要是两大利益:反恐,以及遏制伊朗势力的崛起,现在美国的中东政策就是围绕这两点来设计的,因此美国的作为也是有限的。

遏制伊朗,成了半个身子迈出门的美国一招留手。杨光指出,尽管美国撤出,但它不希望别人占据它撤出的空间,也不可能放弃它的种种利益。

“能源安全已不再是美国的主要利益。”杨光说。伊朗出口的80%是石油或相关产品,其中83%销往亚洲,17%销往欧洲,美国没买伊朗一滴石油。如果欧洲与亚洲不参与对伊朗的制裁,伊朗经济就不会受到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太多的影响。

“伊朗表态还是非常谨慎,它到现在为止只说它会遵守协议。没有说出来的前提是什么?其他国家不会因为美国的制裁,切断和伊朗联系。”樊吉社认为,目前很难预测,英、法、德、中、俄五国是不是能对美国形成足够的压力,还是说各方都扛不住,三个月之后,美国的宽限期结束,大幅度加码对伊制裁后,,那各方就得面临一个最终抉择。”

而对伊朗而言,选择也很有限。“如若伊朗重启核武项目,将使其更加孤立。”杨光指出,尽管领导人能够利用这种形式来暂时巩固国内的团结,但随着百姓承受的经济压力加大,对于伊朗的政权稳定不利。因此,他认为伊朗可能会选择不公开退出,至少它还可以获得欧洲、俄罗斯、中国道义上的支持。

杨光说,伊朗可能将继续支持一些局部战争,给叙利亚政府、真主党、胡塞武装以军事支持,但如果制裁时间很长,经济上吃不消,那么也许伊朗将有所收敛。

实际上,伊核协议达成以来的这三年,美国没有解除什么制裁,最关键的金融制裁始终没有解除。“就让伊朗出口一点石油,伊朗刚刚跟欧洲谈了点生意,马上制裁来了,所以,伊朗其实早有思想准备。”

网络编辑:邵小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