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大河治理样本 书记任河长,两百亿还旧账

深圳将在茅洲河治理上总共投入225.8亿元。这笔钱主要用在了治污设施这笔旧账上。

责任编辑:汪韬

 

2018年5月10日,茅洲河边整治情况介绍。(南方周末记者 杨凯奇/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24日《南方周末》)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直排的45万吨生活污水,相当于116万人口的浙江舟山市一天的供水量。

深圳将在茅洲河治理上总共投入225.8亿元。这笔钱主要用在了治污设施这笔旧账上。

全长31公里的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也是“高富帅”深圳脸上一道亟待清除的刀疤。

它流经深圳、东莞两市,一级支流27条,每一条都在经济腾飞进程中被严重污染。2017年4月,这道“刀疤”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茅洲河治理整体谋划和系统推进不够,相应的整治工程进展较缓慢,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深圳、东莞两市每天仍有约45万吨生活污水直排环境。

45万吨生活污水,相当于116万人口的浙江舟山市一天的供水量。

高压之下,茅洲河整治得以提速。深圳市自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已经投入约128亿元,相当于深圳市光明新区2017全年的税收。据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介绍,预计还有近百亿资金蓄势待发。

“2018年1-4月,茅洲河水质明显改善,干流水质已总体达到不黑不臭标准。”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这距茅洲河的治理目标尚有差距。“去年是攻坚战,今年就是决战,大会战。”

管网建设落后、下游污染汇集、海水返潮……正在攻克这些疑难杂症的茅洲河,正是全国城市黑臭水体的样本。

还管网落后的欠账

2018年5月10日,南方周末记者来到茅洲河干流光明新区楼村段,看到水体已经变得比较清澈,臭味亦不明显。沿岸建起了步行道、绿化带,行人走在河边,不时驻足——十年前,他们只能选择匆匆掩鼻而过。

不过,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现任广东省长马兴瑞为茅洲河立下的治理目标是到2020年,茅洲河水质达到Ⅴ类标准。随后深圳市加码,决定于2019年提前完成这一目标。光明新区环保与水务局局长黄海涛坦言,水体“不黑不臭”和V类标准间尚存很大差距,2018年的任务仍然艰巨。

茅洲河流经的光明新区、宝安两区,过去是深圳的“关外”郊区,在深圳关内的福田、南山、罗湖、盐田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关外的规划遭到忽视,城中村、小工厂集聚在茅洲河两岸,“违建问题严重,城中村大多缺乏市政管道,生活污水直流茅洲河。其他历史欠账还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