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企“不务正业”,把精准扶贫当主业 碧桂园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碧桂园将精准扶贫提升到主业的高度,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助力国家打好精准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八年前英德树山村还是污水横流,还是破旧的泥砖房,没有自来水、没有网络,年轻人去外面打工了,孩子们都不愿意回来,剩下的都是老人在村里”。

2018年5月20日,在广东顺德碧桂园总部,英德市花塘(树山)村党支部书记罗世煌对着台下近200名听众,讲述起树山村的往事。

2010年6月,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号召,英德市树山村成为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的第一个项目点。碧桂园以苗木种植绿色产业为依托,配以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信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碧桂园进驻短短八个月时间,新房就交付使用,通水通电,通了水泥马路……碧桂园不但出力还出钱,派员工住在村里,一住就是七八年。”如今,树山村的产业已成规模发展,农户户均增收达7万元。

树山村的改变让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也很感动,“我们去帮助树山村,结果完全不同。”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会在顺德召开,历经八年探索苗木绿色产业乡村扶贫“造血式”模式后,碧桂园宣布将与全国8省份13个县结对帮扶,并将精准扶贫提升到主业的高度。

树山村旧貌

把精准扶贫当主业

5月20日,当地天气晴朗,按广东省扶贫办主任梁健的话来说,这是个好日子,“我爱你(520),脱贫攻坚,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景,大家聚在一起”。

当天启动会上,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负责人曲天军、广东省扶贫办主任梁健、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碧桂园董事局副主席杨惠妍、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莫斌及结对帮扶市、县代表等两百多位参与者,共同见证了碧桂园与13位结对帮扶市、县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3个结对帮扶的市、县是在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等政府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下,从全国选取,分别是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铜川市耀州区、西安市蓝田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邢台市新河县、承德市滦平县、张家口市崇礼区,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此次精准扶贫,将惠及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据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负责人曲天军介绍,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已经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我国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目前的3046万,2/3的人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平均每年减少1370万,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而碧桂园的此次参与,力度颇大,当天就扶贫工作做了三点承诺,首先要把扶贫工作当做主业来做,“地产是扶贫基石,扶贫优于地产”;第二,一定要真正走出一条可造血、可持续、可复制的扶贫与乡村振兴之路,并保证在2020年前,力争2019年前实现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目标。

为此,碧桂园成立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莫斌担任组长,集团副总裁朱剑敏担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当天发布会上,还举办了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会,由曲天军、郑剑、杨惠妍、莫斌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揭牌,杨惠妍、莫斌为碧桂园扶贫团队授旗。

“造血式”扶贫的成果经验

据罗世煌介绍,在树山村,迄今还有两名碧桂园工作人员长期驻村,在苗木种植方面给予村民支持。树山村山多地少,上世纪70年代修水库,部分土地被淹,进一步减少了耕种土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麻竹笋,采挖艰辛,运出去卖也困难。

8年前,碧桂园首次进入树山村,和当地政府一起制定绿色发展的扶贫思路,对住房、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进行改造。碧桂园首先盖了面积110平方米“别墅”,每户造价10万元,政府配套1.5万元,农民自筹3.5万元,余下由碧桂园兜底,共建新房385户,分三期改造。

帮扶过程中,碧桂园发现当地比较适合发展苗木产业,采用“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扶贫理念,支持村民种苗,167户农民参与种植。据悉,碧桂园在树山村前后共投入8000万元资金,扶贫效果显著。

这一成功经验,后来又被碧桂园引入到更为广大的贫困区域:广东韶关营盘村番薯合作社、广东潮州黄正村茶叶园、广西田阳县央律村桂花、红继木基地等等,覆盖粤桂川三个省份。此次针对帮扶8省份13市县精准扶贫,碧桂园将引入自己的成功经验,在结对帮扶县中挑选地理环境适合的地方,以产业扶贫与人才培训为主要措施,突出苗木绿色产业扶贫的特色,打造集约化、规模化的专业苗圃农场,并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苗木回收的全产业链条帮扶。

2018年5月8日,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针对13县,碧桂园还将联动现代农业公司,在现有规划和发展基础上,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帮扶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助力定点帮扶县创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据杨国强介绍,碧桂园计划将在全国开2万家农产品商店,“卖健康没污染的食品,与全国13县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结合起来”。

造血式扶贫将穷困地区的产业放在首位,将有效并真正实现脱贫,但其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有些贫困户经营能力相对较弱,缺地、缺人等问题。在树山村,385户人家,只有167户种了苗木,而苗木收益的确又比麻竹笋要高,如何平衡和分配,如何解决农民的实际困境,还需要深入乡村,并且调动村民自身的积极性。

罗世煌对南方周末坦言,发展起乡村产业,才是解决脱贫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有大企业来帮扶,但他们不能支持一辈子”。扶贫8年来,罗世煌和树山村村民也寻求和建立自身能力,这两年,他们也在考虑开发乡村旅游领域,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我们的资源就是土地和山林,搞工业很难,要搞就搞农业产业,或者乡村旅游”。

教育扶贫

距离“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扶贫也进入了攻坚战阶段。为此,曲天军指出,“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老弱病残的比重大,其中因病致贫的占42.6%,这就是重点,这也是难点,对脱贫攻坚的艰巨和复杂性,要有清醒的认识。”

而其中,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有效方法,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除了产业扶贫,碧桂园还将把教育也融入13市县的扶贫工作中。

在扶贫策略上,碧桂园较早投身教育。2002年,杨国强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纯慈善的高中——国华纪念中学,面向全国29个省份招收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每年招收约200名学生,为全国“最优秀、最贫困”的少年提供最好的高中教育。

2007年,在总参军务部的支持下,杨国强创办国良职业培训学校,支持安徽省“雨露计划”。这是一所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吃苦耐劳的退役士兵设立的全免费学校,学校给结业学员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并优先推荐到碧桂园下属公司就业。

2014年,杨国强又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纯慈善大专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目前共招收1420名贫困学子,已毕业290人,就业率达100%。截至2017年底,总计招收贫困生1382人,占学生总数的97.7%。

出生于农家的杨国强说自己十八岁之前没穿过鞋,“是国家免了七块钱学费并发了两块钱助学金,我才上完学。”他深知知识会改变命运,而“要彻底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问题,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

经碧桂园定点帮扶,树山村换新颜

2020年前完成目标

在当天的启动会上,莫斌说,我们这次邀请这么多领导来碧桂园,也是希望让大家了解碧桂园,“我们是真扶贫,真正做好这项伟大的事业”。

这场签约仪式也让曲天军感到很欣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间有大爱的企业家胸怀,更让我们看到了以社会责任为基石,以党建扶贫为引领,以产业和培训为两翼,并辅以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的模式投身脱贫攻坚伟业的生动案例。”

曲天军也向碧桂园的扶贫提出了一些期望和建议。建议碧桂园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和模式,以点带面,进行全国推广,做好示范引领的工作,引导和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到脱贫攻坚队伍中。

杨国强在启动会上表示,自己这几年来一直在思考中国农村的未来,也希望能够参与改变。在当天发布会上,杨国强在发言的最后讲起了一件往事,16年前,有一天他跟女儿杨惠妍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对女儿说,现在我们生活好了,我们要不要捐一半的钱来建一所学校,帮助全国有需要的人。过了两个月,当时在美国读书的杨惠妍打电话回来追着杨国强问,钱捐了没有,女儿当时对他说,“我们生活好了,我们应该做这个事。”就这样,他们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

“现在做这个,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杨国强最后说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