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问养成的角度读《童书业传》

对童先生来说,这天地精神就是学问之道。

责任编辑:刘小磊

童书业每钻进一门学问,就会有惊人的专注,不久便会出现一流的成果。他在史学本行之外,还著有《精神病诊断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度准备转行去做精神病医生。(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

童书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许多领域都有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在春秋史、《左传》、瓷器史、绘画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为学界所推崇。童先生的生命历程虽然只有不足六十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又往往对做学问十分不利,但因他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凡涉猎过的领域,都有所建树。而这些学术领域的跨度极大,除了古史和古籍考辨、古代地理研究、经济史研究等相关领域外,甚至还包括心理学与精神病研究,可谓学术奇才。他的师长如顾颉刚先生、吕思勉先生是二十世纪的史学巨擘,同辈交往的亦多为有建树的一流学者,近读《童书业传》(童教英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年1月版),仿佛重温了二十世纪中叶学界的风云际会。也让我这个学术圈外的70后对那一代学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的学术高峰心生悬想。

童书业先生的身世经历与学术道路均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因而近年来不少关于童先生的文章都对那些所谓的“传奇故事”十分关注。而我总觉得,对于一位学者的人生道路的解读,总是应该把他的学术思想与学术创建放在第一位的,即便是探究其人生经历,也应该是为了解开他的学术思想服务,否则,岂非本末倒置?这本《童书业传》因作者本人亦是历史学者,所以始终都贯穿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