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自主招生 更公平还是另一种不公平?

15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检验这项改革成果的标准,无疑是自主招生是否选拔出了更优秀的人才。

责任编辑:吴筱羽 实习生 张初曈

清华大学体育馆内,体育期末考试(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82万高考生自招“走钢丝” 自主招生试点15年,更公平还是另一种不公平?》)

一项研究发现,家庭条件好、所在地区教育资源发达的学生更易获得青睐。而在欠发达地区,能通过这条路获得名校通行证的人则少之又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人们拼竞赛奖牌,父母陪同参加培训班,授课老师自称来自北京四中,培训机构提供从选择学校到帮写自荐信等一条龙服务。

15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检验这项改革成果的标准,无疑是自主招生是否选拔出了更优秀的人才。

电脑屏幕闪烁,林琳急促地点击鼠标,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18个数字,小心翼翼地核对了一次,两次,三次,才点下“查询”键。

“优秀。”页面弹出两个字,林琳尖叫了起来。

林琳是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这天是5月21日,北大公布2018年博雅计划初审结果的日子。两个月前,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的她,决定同时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和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博雅计划”(简称“领军博雅”)。

北大“博雅”的初审评价一共有四个等级:优秀、良好、通过和不通过。这意味着林琳在高考前给自己上北大“加保险”跨出了第一步。

在全国,像林琳这样报考自主招生的高三学生,2018年有82万名,相较于2017年的60万人又增长了近37%。

15年前,首批22所入选国家“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招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少则10到20分,多则能降一本线录取。

此后,试点院校范围不断扩大,到2018年3月教育部公布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名单,已有90所。

高校自主招生试点15年,是否选拔出了更加优秀的人才?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精英化到普及化,又是否可能进一步由试点导向最终的高考招生改革?

报名时间逐年推迟且压缩

从高二的暑假开始,高中班主任就提醒林琳留意自招考试机会。但今年看到各所高校公布招生简章时,已经是3月20日之后,不少高中老师反映,自招考试报名时间逐年推迟且压缩。“不提前了解,会措手不及。”

林琳能分到所在高中的“领军博雅”名额,是因为第一次模拟考成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