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何难变绿 被疑供应链污染,四年只回应一次

“公众在小米供应链污染中有多重身份,既是消费者,还是污染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小米股票未来的持有者。”

责任编辑:汪韬

在IPO前夕,小米手机的疑似供应商被质疑存在环境违规事实。(农健/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6月7日《南方周末》) 

在环保组织长达四年的质疑中,小米除了一条微博回复,始终保持沉默。小米赴港IPO前夕,环保组织再度发布报告,称小米涉嫌披露违规。

“公众在小米供应链污染中有多重身份,既是消费者,还是污染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小米股票未来的持有者。”

34摄氏度的午后,在2018年5月的最后一天,七千多名“米粉”聚集在深圳大运中心,等待属于他们的盛大节日——小米新品发布会。

毫无意外,数据亮眼: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国区销量同比增长了41.8%,和小米8的跑分一样,“甩同行一条街”。

乘着业绩的东风,小米已于2018年5月初赴港递交招股书,预计将募集百亿美元,被资本市场评价为继阿里巴巴之后最为人瞩目的一次IPO。

但一份由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以下简称绿色江南)于5月22日公布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却直指“性价比之王”小米背后的隐忧:小米的数家“疑似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小米涉嫌披露违规。

IPE主任马军称,报告已提交至港交所,并已经收到了港交所回复。“回复里表示,港交所已对报告指出的小米集团问题备案,并开始审阅有关资料,有结果会做出反馈”。

有米粉认为,这份报告“有点奇怪”,环境违规的供应商不仅仅为小米代工,还有其他客户,剑指小米是“趁着小米IPO前故意搞事情”。

其实,环保组织对供应链的调查并非只针对小米一家,已有其他手机品牌积极推动供应商的整改;这也不是环保组织和小米的第一次过招,但在环保组织长达四年的质疑中,除了一条微博回复,小米始终保持沉默。

截至发稿,南方周末记者尚未得到小米公司回应。

隐形的污染

听到“米粉”的说法,马军有些感慨,“当年就曾为供应链污染苹果是否有责任和‘果粉’争论过,现在又要面对‘米粉’的质疑”。他认为,不同于此前外卖餐盒堆积、共享单车废弃在公众眼前造成的“显性影响”,供应链的污染是隐性的,其严重性常常不为社会了解。

生产通讯用柔性线路板(手机屏幕的一个元器件)的台湾企业“毅嘉电子”被认为是小米的疑似供应商,对其在苏州高新区设立的工厂的调查,在报告中占据主要篇幅。

从2015年开始,绿色江南主任方应君和其团队就盯上了毅嘉电子苏州工厂,“这家企业屡屡环境违规,去年年底和今年3月份都因为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被苏州环保局处罚,相当恶劣。另外,我们了解到它是小米的疑似供应商。”方应君有些义愤填膺。

2018年5月12日下午,绿色江南的工作人员乘一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