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踏踏实实把球看好”,“解说”又成新宠 《足球解说大会》背后的中国球迷生态

多年来,80后周斯辰一直以球迷自居。

责任编辑:宋宇 邢人俨

《足球解说大会》是中国首档足球解说类选拔真人秀节目。在评选环节,黄健翔、韩乔生、董路三位知名解说员担任专业导师,国内顶尖级足球解说员评论员担任专业评审。(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5日《南方周末》)

“解说这件事不像唱歌、选美,能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没有什么职业优越感,而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作息规律也是反人类的。世俗来讲,我不认为它能解决一个人的核心生存问题,或者虚荣的诉求。在这些人眼里,感觉这不是最重要的,有几个人为参加节目把本职工作都辞了。”

多年来,80后周斯晨一直以球迷自居。他每周都熬夜观看西甲皇家马德里队的比赛,足球的基本规则、战术体系都不在话下。2018年,他在PP体育制作了《足球解说大会》,一档球迷选秀节目,恍然发觉:“自己是伪球迷。”

一期节目设置了世界杯知识竞答,第一题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半决赛,德国7比1战胜巴西,第三个进球的德国队队员是谁?”14位选手有12位选出了正确答案“克罗斯”。

“如果你没有被球迷文化的正向内核影响到生活,我认为你就不是一个重度的真球迷。”周斯晨接触了选手后感叹。

“足球虽说有世界上最广大的体育受众群体,但它仍然是一个垂直领域,”周斯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懂的就是懂,不懂的人就是不知道怎么看。”他曾在湖南卫视参与制作多季“快女”“快男”节目,发现球迷选秀可以套用类似模式。

节目邀请韩乔生、黄健翔、董路担任导师。“在发声规范,谈吐仪表这些专业层面,韩老师是当仁不让的;黄老师在足球文化沉淀上应该说是最好的,包括他传递的情感,尺度的拿捏是最熟练的;董老师近几年在网络平台上有独到和个性的语言特点。”周斯晨解释。

报名选手必须年满18岁,不设上限。让周斯晨意外的是,这些球迷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如果年龄层偏大,说明这个市场老化非常严重。”周斯晨说,“23岁是未来互联网的主力用户群体。”

男女比例大约是2比1,女性人数占比超出周斯晨的预期。但随着节目发展,女性选手“到最后占比越来越小”。韩乔生认为,女性做足球解说天然地比男性更困难,现阶段中国还没有出现优秀的女性足球评论员。不过他相信,网络解说比电视解说更适合女性,“更能够让女性有空间去发挥,与观众互动,而不只是场上的技战术分析。”

真正见到这些球迷,做了多年综艺节目的周斯晨感到惊讶。“我非常鲜明地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性,我们可以理解为热爱或者执拗。”周斯晨说,“解说这件事不像唱歌、选美,能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没有什么职业优越感,而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作息规律也是反人类的。世俗来讲,我不认为它能解决一个人的核心生存问题,或者虚荣的诉求。在这些人眼里,感觉这不是最重要的,有几个人为参加节目把本职工作都辞了。”

“你们不知道前一天输了六个球吗?”

湖南姑娘李丽平做国足领喊已经十年了,圈内人称“中国麦姐”。领喊,指在足球比赛现场带头喊口号的球迷。

小时候,李丽平因为中国女足队长孙雯喜欢上足球。周围没有女孩子踢球,她就跟男生在泥巴地踢,球门是个铁框框。2008年,她在深圳上大学时,第一次去现场看球。“球迷又跳又蹦,氛围也好”,她受气氛感染,异常兴奋。

事后,李丽平托朋友向深圳球迷组织提出,想学做领喊。第一场喊下来,她哑了一两个星期,嗓子伤得很深。十年来,她吃过国内外各种润喉含片,比赛结束还要用毛巾热敷,避免说话。她生长在湖南,如今很少吃辣椒了。

为了让声音传得更远,李丽平领喊时通常站在高处,全场比赛蹦蹦跳跳。有的球场没有专门的领喊台,她只能一只脚放在看台上,另一只搁在凳子上支撑,中场是仅有的休息时间。

2016年,中国队在昆明参加世界杯预选赛。李丽平记得,全场五万人发出同样的声音:“中国必胜”。这场比赛,中国队0比0战平卡塔尔队。

&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