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良资产处置到“影子银行”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能否回归主业

诞生十年后,完成两轮不良资产处置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型发展成为集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租赁等各类金融牌照于一身的金融控股集团。这与其诞生的初衷已大相径庭。

责任编辑: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周小铃

2018年5月24日,上海,东兴证券公司,东兴证券营业部。(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诞生十年后,完成两轮不良资产处置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型发展成为集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租赁等各类金融牌照于一身的金融控股集团。这与其诞生的初衷已大相径庭。

不过,新的监管与市场环境下,华融、长城、东方、信达,纷纷提出回归主业计划。

2018年7月14日,据媒体报道,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799.HK)(以下简称“华融”)将实行全员降薪,下半年在发放税前固定工资部分扣除五险一金后,全员减薪18%。

三个月前,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华融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赖小民是华融发展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位掌舵人。自2009年他调任华融以来,华融利润从区区4.03亿元,飙升至2017年的265.877亿元,公司资产也由156亿元增至18702.6亿元。

业绩增长背后,是其多年来的高速扩张与万亿负债。华融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华融总资产达人民币1.87万亿元,但是,净资产只有人民币1826亿元,总负债高达1.69万亿元。

上世纪末,国有银行剥离巨额坏账,包括华融在内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四大AMC)应运而生,承接1.4万亿元的历史不良资产,存续期为十年。

然而,十年后,完成两轮不良资产处置的四大AMC没有消失,而是转型发展成为集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租赁等各类金融牌照于一身的金融控股集团。这与四大AMC设置的初衷已大相径庭。

赖小民落马二十天后,华融召开全系统员工会议,明确提出,要回归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业。更早时候,银监会于2018年1月1日颁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提出,引导资产公司进一步聚焦不良资产主业。

二十年间政策轮回,四大AMC是如何演变的?

黄金十年

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1997年11月17日,会议确定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目的是处置银行坏账。

1999年,四大AMC(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应运而生,以央行再贷款和定向发行金融债的方式,分别对口承接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共计1.4万亿元的巨额坏账,并定下“十年存续期”。

“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弄。”上海一家投资公司总经理张祺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张祺曾是信达AMC(01359.HK)上海分公司的第一批员工。他穿着黑色西装,身材笔挺,因为从业时间太长,戏称自己是行业“大熊猫”。

四大AMC成立的那一年,张祺从银行信贷员的岗位上调任,参与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此前十余年间,万亿不良资产由许多四大国有银行积存而来,涉及项目成千上万。张祺说,四大AMC早期员工皆为临时抽调。

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首要的问题是,不知该如何估值,“这东西值不值钱,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